火爆全网的凉拌柠檬鸡爪,方法和秘方都在这,简单易学!
2025-01-24 09:08:11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29 14:47:20
人的一生离不开学习,关于劝人要重视学习的成语,谚语,诗赋,对联,文章等各种文体,其中劝学佳联多有名言警句,催人奋进,尤其受人钟爱。有的作为座右铭,常用来激励自己始终不忘勤奋学习。
笔者近日翻出平时收集、散记的劝学佳联悉心浏览一番,权当又一次温习,而且稍加整理,谨分享给读者。
在历来劝学的对联中流传最广的当数以下两副:
少时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有着劝学作用的极好效果。
至于劝学联语,在对联专著和在民间流传的比比皆是,诸如:
观书到老眼如月;
得句惊人胸有珠。
藏书如蓄宝;
破卷为求真。
逸情老我书千卷;
淡意可人梅一窗。
进门莫问姓名,花草一庭欣有主;
入室自分雅俗,图书四壁可留人。
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读胜看花。
以上等等,皆是赞书、劝学联语的上乘之作。
晚清诗人杜荀鹤,主张读书要从小做起:
少年辛苦终身事;
莫向光阴惰寸功。
并且还有重视读书环境的联语:
窗竹影摇书案上;
野泉声入砚池中。
唐书法家颜真卿曾自撰一副对联: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成为劝学联中极有说服力的名言佳句。后来有佚名者改写成“少小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与颜真卿的联是一个意思。
唐代大诗人杜甫一副快炙人口的对联: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成为了读书、写作爱好者的座右铭,深悟其理,皆感受益匪浅。
还有佚名者撰写的一副对联:
学似田苗,不见其增,日曾所长;
懒如河石,未闻有损,年以成亏。
比喻“学似田苗之长”“懒如河石之亏”,形象生动,让人彻悟。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曾得意地写下一副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口气太过狂傲,于是改成:
奋发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虽然只加了四个字,态度却谦和多了,反而更显其渴求读书的意志和信心。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一生读书写诗,有“读书有味心忘老”的境界,他自撰的书斋联曰: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此联充分表达了作者爱书如命感情之深。是一副流传千古的书斋名联。
南宋大儒朱熹,在庐山白鹿洞书院题联云: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心。
认为读书可以达到圣贤境界,这种“见贤思齐”执着追求的精神是何等难能可贵啊!
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一副书斋联中写道: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上联写自己,“咬”字生动形象;下联写儿孙,“直”字深寄厚望。
明末清初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名将郑成功,自撰一副书斋联,其联曰:
养心莫善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
这副对联是他修身养性完善人格的概括。表明他重视人格修养,以读书为乐的高尚情操,值得学习和敬佩。
明代东林党首顾宪成撰写了一副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把上下联贯穿起来看,是说一面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意义深长。这副对联的遗迹,在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旧址还保留着。
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是《四库全书》的总编纂。他的书斋题联是:
书是青山常乱叠;
灯如红豆最相思。
纪晓岚把书喻为青山,有道不完的无限风光,以示对书的迷恋无穷无尽。将灯喻为“红豆”,寓示对书有眷恋之情。从这副构思精巧的对联中,足见大学士的读书雅趣。
清末翰林尹萧怡,曾是清王朝第十代皇帝同治的老师,他撰联颇多,其中一副劝学联云:
松风临水朝磨剑;
竹叶当窗夜读书。
将“宝剑锋从磨励出”之句意和读书的情景,以环境时间衬托喧染,更使联语富有魅力和趣味性。
清代诗人龚自珍,题赠魏源的一副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综一代典,成一家言。
既注重多读书,又提倡从书斋走出去,到社会上广采博闻,丰富学识。只有如此,方能“综一代典,成一家言。”
自清代以来,广泛流传着许多佚名者的劝学联,如: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
这副联把读书学习和求索之心喻为“逆水行舟”与“平原跑马”形象生动,十分恰当,教育人们读书要刻苦坚持,联语感人。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尊其所闻,行其所知。
此联将博览群书与知礼、善闻、理性行事相结合,意在提升综合素质,学以致用,阐明读书之要义,实乃联语珍品。
孙中山先生曾手书一联:
愿乘风破万里浪;
甘面壁读十年书。
一副联语,两用典故,出句写志向,伟人气魄;对句写读书,学者风流。
毛泽东博览群书,世人皆知,不仅功勋盖世,称千古伟人,而且文章、诗词、书法堪称三绝。他的劝学联语自有独特之处:
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
这联题赠堂妹毛泽建,借两则成语集成一联,鼓励其学习和干革命事业要持之以恒,不可有丝毫懈怠。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是明代胡胥仁的一副语联,毛泽东倍加欣赏和推崇,经常用来教育属下,可谓是用心良苦。
鲁迅先生曾就读过的“三味书屋”,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著名书法家梁山舟书写的此匾,两旁悬挂着一副木刻的对联:
至乐无声唯孝弟;
大羹有味是读书。
书屋所以名为“三味”,是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如果看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对于书屋的命名以及对联所宣扬的思想,便会有所理解。
革命先烈方志敏生前,卧室里有一帧条幅,写着他自拟的一副对联: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这副对联,是方志敏高尚志趣的写照。他首先想到的是读书,并与同样高雅的“四物”也深爱之。他的儿女,即以松、竹、梅、兰取名。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这是毛泽东最崇敬的恩师徐特立1938年9月,去延安出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途经湘潭,在一家油盐店住宿一晚,几个青年店员要求他题词留念,徐老开完会回长沙后,将亲笔题写的这副对联,寄给该店的王汉秋。王汉秋向店员们高声朗读,成了鼓励他进步的金石良言。此联在社会上广为传颂。
我国著名历史家范文澜,当年自撰对联,挂于书房: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半句空。
他以勤勉刻苦的学风自励,以朴实严谨的文风自勉。这对于只讲空话、不干实事的人也是有力的针砭。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千教万教教人真”的求真务实态度和“知行合一”的通透见解而倍受人们尊崇。他有一副联:
以宇宙为教室;
奉自然作宗师。
从宏观着眼,将教书育人提升到在广阔天地中学习磨炼,为社会造福的高度,并期望学子们要有真学问,大作为,堪称一代教育界的典范。
周恩来同志早年在南开大校读书时,就怀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提出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成为激励人们救国救民振兴华夏的至理名言。他还不同凡响的撰联: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此联不仅反映了他交友的志向和准则,还体现了注重向社会、向群众、向实践学习的真知灼见,将读书和实践有机结合,把学到的知识用于革命事业,是他一生的追求和作为,而且为人民留下了可贵的“周恩来精神”。
笔者在整理以上劝学佳联的过程中,深爱感染,习之得益,联韵绕耳,联义润心,情犹未尽。特翻出以前所撰拙联二副,泥沙附珠,以作此篇收尾。联曰:
人海书山求学问;
松风梅骨铸精神。
无情岁月,催颜老难催心老;
有味诗书,益寿长更益志长。
2025-01-24 09:08:11
2025-01-24 08:09:17
2025-01-24 07:28:00
2025-01-24 05:07:27
2025-01-24 02:42:14
2025-01-23 06:42:20
2025-01-23 05:19:49
2025-01-23 04: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