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养老险行业转型迎挑战?国民养老去年Q4保费环比下滑逾七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1 20:41:00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备受瞩目。近期,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养老”)的业绩变动引发市场关注。

根据公开披露的年度报告及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显示,这家成立于2022年3月的“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国家队”,虽然在成立初期实现了快速盈利和业绩高速增长,但其2024年第四季度的经营数据却出现显著回落。

相关业内专家指出,国民养老的业绩波动并非个案,或反映出当前养老保险行业在监管政策调整和市场环境变化下的整体转型态势。

高增长背后的季度波动

2024年Q4保险业务收入下滑超七成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22%。随着我国加速迈入长寿时代,如何让这一庞大人群得到更为满意的养老管理、健康管理服务?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保险业新“国十条”、《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为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国民养老作为我国养老保险行业的“第三支柱国家队”,其业务表现与行业趋势紧密相关。官网信息显示,国民养老成立于2022年3月,注册资本高达111.5亿元,公司股东来自工、农、中、建、交、邮储、中信、招商、兴业、民生、华夏等1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和下属公司,以及6家大型证券保险机构和投资及实业领域企业。2024年12月,安联投资有限公司增资成为新股东,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约113.78亿元。目前,国民养老保险在国内共有6家省级分公司,涵盖山东、四川、浙江、广东、重庆、上海等地区。

2022年3月25日,原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回答媒体提问表示,国民养老是专业性的养老保险经营机构,将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鼓励该公司在业务经营、风险管控和管理机制制度方面大胆创新,积极参与养老金融试点。

2023年,国民养老迎来完整运营的首个年度,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年报显示,该公司2023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1.19亿元,较上年增长284.54%;净利润达3.15亿元,较上年增长542.86%。

进入2024年,国民养老延续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年报显示,该公司2024年全年保险业务收入达48.08亿元,同比增长329.67%,净利润达4.3亿元,同比增长36.51%。

但是分季度来看,国民养老在2024年的业绩呈现“前高后低”的特点,尤其是第四季度保险业务收入大幅下滑至4.2亿元,远低于前三季度平均14亿元的水平,较第三季度保险业务收入18.68亿元,大幅下滑77.51%。与此同时,第四季度净利润仅为0.1亿元,较第三季度净利润1.65亿元,大幅下滑93.75%。

对此,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短期业绩波动或与公司产品策略调整有关,属于正常经营现象。”,在他看来,国民养老的这一业绩波动不仅反映出公司自身的经营挑战,更折射出整个保险行业养老业务在政策调整与市场环境变化下的转型态势。

新规倒逼回归主业

养老险行业面临结构性调整

事实上,养老险公司的经营正在转型的十字路口。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平安养老、新华养老、恒安标准养老、泰康养老等多家养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报告发现,有不少公司在2024年四季度出现营收环比下滑的情况,除了国民养老外,还有平安养老、泰康养老等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在2024年四季度出现下滑。

有业内声音指出,短期的业绩波动或与监管新规下的业务转型直接相关。2023年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过渡期为3年的《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养老险公司回归养老主业,明确养老险公司只能经营“具有养老属性的保险(年金险、人寿险,长期健康与意外伤害险)、商业养老金、养老基金管理与保险资金运用”4类业务。

这意味着,曾为商业养老险公司贡献大量保费收入的短期健康险业务不得不被“出清”,此前依赖短期健康险“冲规模”的模式难以为继。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发现,在上述《办法》发布以前,有养老险公司的总保费收入中,健康险产品比例高达七成,剥离短期健康险业务可能会对部分养老险公司造成较大幅度的保费收入下滑,“纠偏”之路对于部分养老险公司来说会有一定的压力。

2024年9月,保险业新“国十条”首次提出,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

有关专家预测,在政策引导下,未来养老险产品将会更多聚焦长期化与多元化属性。

值得一提的是,国民养老产品涵盖传统险、分红险、专属养老险等多种类型。

据公司年报显示,从2024年收入情况看,在所有险种中,传统险是营收主力,专属养老险收入占比最低,且专属养老险业务收入从2023年的约220万下降到2024年的约126万。

2025年是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的第一年,各类产品数量持续增加。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数据统计,截至6月11日,个人养老金产品达到1031只(含停售),其中,储蓄产品466只、基金产品297只、保险产品233只、理财产品35只。从增长速度看,保险产品是过去三年中数量增长最快的品类,其增速远超其他类型产品。

有关专家表示,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养老金融是应对之策。在监管引导下,我国养老险公司正从“规模导向”转向“长期价值导向”,短期阵痛难免,但规范化后的市场将更有利于专注养老金融的机构发展。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管玉慧

相关文章

行业唯一!华帝入选国家首批“守护品牌”政企协作机制名单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正式公布首批“守护品牌”政企协作机制成员企业名单。华帝股份凭借深厚的品牌实力、卓越的创新能力及扎实的知识产权保护实践,成功跻身其中,是广东省仅有的4家入选企业之一,也是中山市及厨电行业唯一入选的品牌。当前市场环境中,品牌侵权、仿冒伪劣等问题仍时有发生——这些行为不

2025-09-08 18:40:00

新茶饮半年报出炉:蜜雪冰城日均净利1500万元,奈雪收缩门店,行业分化 | 大鱼财经

2025年上半年新茶饮财报季结束,六大头部品牌公布了不同的业绩。蜜雪冰城以近150亿元营收和27亿元净利润保持市场领先,相当于日均净利约1500万元。古茗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一倍。曾经定位高端市场的奈雪的茶则通过关闭部分门店,收窄了亏损,但尚未实现盈利。这份半年报发布之际,正值外卖平台补贴大战的高峰。

2025-09-02 00:54:00

跟风炒作ST股无异于“火中取栗”

近日,A股交投活跃度提升,在炒作资金推动下,一些ST(风险警示)股吸引一批又一批投资者跟风买入,其中甚至包含一些已经锁定退市的股票。ST股本身是一些内控存在问题或者基本面恶化的公司,如连续亏损、经营困难、存在重大违法行为等,尤其是被实施*ST(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可能已经“病入膏肓”,投资价值存疑,

2025-08-29 07:47:00

别让直播间的光,掩盖“围猎”未成年主播的恶

近日,《新京报》刊发报道,聚焦某些公司对未成年主播的“围猎”。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十四五岁的农村女孩,被MCN机构以“高保底”“做网红”的承诺诱入其中。她们换上与年龄不符的装扮,日复一日对着摄像头讨好观众、求取打赏。当她们萌生退意时,就会发现自己早已被“卖身契”般的合同锁住。近年来,直播行业高度繁荣,

2025-08-28 13:43:00

门店一年减少493家!来伊份业绩继续承压:上半年盈转亏,毛利率下降8.67%

国内“休闲零食第一股”来伊份(603777)8月26日晚间披露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8.21%;归母净利润-5068.39万元,同比由盈转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39.54万元,同比下降78.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司

2025-08-27 00:03:00

地方百亿级产业基金频现 “硬科技”创投迎良机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谭镕 杨烨日前,浙江国资围绕创新发展作出重磅布局,由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资运营”)牵头组建的三大百亿基金群亮相,分别聚焦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培育、国有企业产业结构优化、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三大方向,旨在以资本为纽带赋能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

2025-08-26 08:30:00

吉祥航空: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05亿元,同比增长3.29%

吉祥航空8月22日披露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0.67亿元,同比增长1.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5亿元,同比增长3.29%;基本每股收益0.23元。

2025-08-22 18:57:00

非洲“纸尿裤之王”IPO,光环下藏多少坑?

文|《投资者网》 张静懿近日,乐舒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舒适”或“公司”)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是继年初首次递表失效后的第二次尝试。乐舒适正试图以非洲卫生用品“隐形冠军”的身份叩开资本市场大门。这家脱胎于森大集团的企业,它在非洲市场占据20.3%的纸尿裤销量份额,复购率超90%,消费者认知度

2025-08-21 14: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