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陪餐式监管”保学生吃饱吃好
2025-04-14 11:44: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4:22:00
在榆林中学的科技节上,学生在观看机器狗表演。本报通讯员 朱团员摄
嘹亮的陕北民歌高亢动人,动感欢快的动作易学易练。3月28日,走进绥德师范附属小学,学生整齐地跳着学校自编的陕北少儿秧歌操。8首陕北民歌串成有节奏感的音乐,学生的动作中融合了秧歌和广播体操,既弘扬了陕北文化,又让体育锻炼更有趣味性。
这样的第二课堂在榆林并不鲜见。榆林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持续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科学教育开阔眼界
3月15日至16日,榆林中学举办“AI在榆中 智启未来”科技节。全国知名高校和科技企业走进校园,带来200余种仪器设备,为该校师生展示了多个科学实验和多项先进科技成果,带领师生探索科学奥秘、感受科技的无穷魅力。科普专家在讲座现场答疑解惑,启发学生对未来科技的思考。
“机器人编程、3D打印、机器狗表演,都令我感到新奇和惊喜。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也是思维的竞争,我们不但要加强文化课的学习,还要注重了解科技前沿信息,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榆林中学学生刘乐说。
“教育改革不应只做‘减法’。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新颖、有特色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劳动实践、一次研学旅行活动、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一次科学探究活动,为学校教学发展注入新动力,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榆林中学校长韩东说。
以文启智以文育人
4月1日,在清明节来临前夕,榆林市第九小学的学生开展了一场“小小百家讲坛”演讲比赛。
有的学生讲二十四节气的来历、清明节的习俗,有的学生诵读关于清明节的诗词,很多学生的讲稿是在学校的各个阅读区完成的。
在榆林市第九小学的多个教室,书柜靠墙而立,科普绘本、历史刊物、儿童读物、国学经典等书籍整齐排列。角落里,学生读得津津有味。
“我们打造自主性、体验性、个性化的校园读书空间,营造时时、处处、人人可读的阅读环境。每天开展晨诵、午读、暮省‘三读’活动,定期举办小小百家讲坛、诗词诵读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周记评选等活动,让每名学生每学期上台演讲一次、每月精读一本好书、每周撰写一篇周记、每天朗诵一首诗词,全面培养孩子们阅读、书写、口语表达能力。”榆林市第九小学校长王莹说。
非遗研学乐享课堂
3月28日,榆林市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面花教师陈赋艳,给前来研学旅行的定边县油房庄乡小学的学生展示面花技艺。
揉、捏、切、刻、点,不一会儿,彩色小面团就在陈赋艳手中变身惟妙惟肖的“小哪吒”。学生一边认真听老师讲解,一边跟着老师学做面花,感受非遗魅力。
“以前,我在展馆和短视频里见过面花作品。这次,在实践基地上体验课,自己也能捏面花,真有趣。我要把我捏的动画人物带回家。”定边县油房庄乡小学五年级学生刘金莉说。
“我们以陕北特色文化为纽带,开设陕北民歌传唱、榆林小曲研习、面花塑形、剪纸创作等非遗课程,同时设置陕北腰鼓、攀岩等体育素质拓展项目,打造沉浸式、互动化、活态化的实践教育平台,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非遗技艺和体育项目。每年,有1.5万名学生来研学实践。”榆林市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党委书记高舸说。
“我们坚持‘分学段、逐年级、全贯通’的原则,充分用好校内外资源,探索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育人机制,巩固‘双减’成效,推动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榆林市教育局局长尹增岗说。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4-14 11:44:00
2025-04-13 21:33:00
2025-04-13 16:53:00
2025-04-13 16:07:00
2025-04-13 11:41:00
2025-04-12 15:14:00
2025-04-09 15:31:00
2025-04-08 14: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