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江淮请您来|春申里打造淮南文旅新地标
2025-04-15 18:40: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07:01:00
春雨画长空,江南水灵灵,正是读书好时光。重读被翻烂的《汪曾祺文集》,更惊叹先生文字的水墨韵味,意趣传染。茶香绵绵,雨敲竹林,声声入耳,神情亦悠悠然矣。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汪曾祺先生一生所经历的大事,遭受的磨难不可谓不多,他却始终旷达平和,“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
先生出生的高邮,建城2200多年,史称“广陵首邑”,为帝尧故里。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3年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盂城。盂城驿、龙虬庄遗址、高邮明清运河故道等为古遗迹,七千多年前,境内便有人类璀璨文明。这片土地属于海退成陆的里下河浅洼平原,我的故乡盐城也在其中。文人气里混杂着烟火气,透着熨帖人心的暖意。先生是个有趣之人,常常调侃自己,百无一用,乃成作家。抗战爆发,老家沦陷,陪着他的是一本《沈从文小说选集》。1939年,年十九的他考大学,一路向西南,只考沈从文所在的西南联大中文系,称心遂愿。在西南联大,他和同学泡茶馆,下馆子,谈文学、谈人生、谈理想,吃遍云南名吃……最后没拿到毕业证。但他又手不释卷,常常因为一本好书通宵达旦。老师沈从文有心偏爱,幽默风趣地给他的习作课打出120分,让人眼亮。还将他的作品寄往各大杂志,称比自己写得好。那时,很少有人相信,汪曾祺会成为西南联大培养的了不起的作家。像春天里的花木那样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会让人变得坚韧、宽容、充盈。后来,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先生都甚少心灰意冷。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在静好安宁的时光里慢慢走,品品茶、喝喝酒、听听曲、写写字、做做菜,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看到过那么多苦难,却把它们化成淡云轻风,像一位老友,与你隔桌而坐,沏一壶茶,娓娓道来。
年过花甲,先生名声大震。他的作文让人诧异,他像“外星人”降临,令人赞叹原来小说、散文可以这样“写”。这是时代的印痕,让人温暖而亲切,光阴是有温度的。先生的乡土小说、散文,很多名篇都是幼时记事,放学归路有很多东西可看,路过银匠店,走进去看老银匠在磨子上敲打半天,敲出一个用来钉在小孩虎头帽上的小罗汉;路过画匠店,歪着脑袋看人画“家神菩萨”或福禄寿三星;路过竹厂,看竹匠把竹子劈成几岔,在火上烧弯,做成一草筢子……《大淖记事》《受戒》《异秉》等等,活色生香,让高邮知名度猛涨。
透过先生的文字,可见其是地地道道的美食家。先生食艺可与“大玩家”王世襄并肩,不仅写得出神入化,实际操作,也是数一数二,闻名遐迩。宝岛台湾女作家陈怡真来访,他看准台湾没有小红水萝卜,特地做了一道红烧杨花萝卜让客人尝鲜,好吃到让陈怡真掉泪。作家聂华苓来访,点名想吃他做的菜。他做了一道常见的大煮干丝,聂华苓最后端起碗来把剩余的汤汁都喝了。这“汪氏家宴”已成高邮城的一张文化名片,让人津津乐道,可见功夫了得。
春日翻出家中所有的先生之作,执书于手,忘了日月,让妻不忍感叹还有如此痴情之人,唯独夫也。坦然享受先生营造的那份清新飘逸的情趣,幽静而淡雅,流年有了味道,思绪重重叠叠氤氳荡漾,宛如欣赏水墨画,墨迹亦袅袅生香。
与妻小院听雨,聊聊先生的文章,喝点土酒,念叨友人,不禁忘了俗世的烦恼喧嚣,得一片悠然清绝的世界。
原标题:《晨读|八月:广陵首邑洇水墨》
栏目编辑:郭影 文字编辑:钱卫
来源:作者:八月
2025-04-15 18:40:00
2025-04-15 07:01:00
2025-04-12 22:44:00
2025-04-10 12:00:00
2025-04-10 01:05:00
2025-04-09 09:27:00
2025-04-09 07:07:00
2025-04-08 10: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