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耕改革创新 扩大开放合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00:09:00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近年来,我省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上持续发力,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

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

近日,六安开发区一家企业迎来一批特殊“客人”: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执法人员,依次检查办公室、车间、仓库,全程不到两小时便完成检查。

深入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动力与活力。“综合查一次”改革,推动涉企行政检查规范化、高效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了企业获得感和发展信心。

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我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文旅、港航、煤炭等领域省属企业重组整合,2024年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4.64万亿元,居全国第6位。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和“无证明城市”建设,建立企业诉求“挂号制”,启动运营合肥法务区,329个高频涉企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申请材料免提交。

作为全国首批“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试点城市,淮南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平台,企业办理道路运输许可等手续从原需跑5个窗口、填72项信息缩减为线上提交1张表、填写3项核心信息,实现“一窗办理”“零跑动”。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我省创办“民声呼应”工作平台,通过广泛集民声、快速解难题、跟踪抓督办等举措,积极回应民生诉求。建立基础教育学位预警调度机制,启动皖北地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工程,职业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实现16个市全覆盖,省属高校与新兴产业紧密相关专业点占比达65%。同时,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持续落实4.0版人才政策,完善支持高能级平台人才举措,激励更多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创造。

芜湖是长三角养老区域一体化首批试点城市,近年来,芜湖从土地、财政、税费、金融、人才等方面支持养老服务发展,养老服务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推进农村敬老院运营村级养老服务站点,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初步形成“机构+站点+居家”的立体式农村养老服务模式。

改革越向纵深推进,越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我省在全国首创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以项目化实施、清单化管理方式,示范带动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在全国率先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向无效财政资金“开刀”,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推动政府部门间更加高效协同。零基预算、科创金融改革等一批改革经验从安徽走向全国。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在距安徽约400公里外的上海市松江区,有一块安徽科创飞地——G60松江·中安科创园。入园企业既能享受到上海的政策支持、松江的区位优势,又能获得来自安徽科创园区的贴身服务。

这个科创园是安徽省投资集团在上海松江投资建设的创新综合体。不久前,G60松江·中安科创园南区开园,又一批优质企业成功签约入驻,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建设和沪皖产业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形成新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我省在重点领域实现了平台聚合,合肥国家实验室上海基地、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世界级产业集群、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安徽联动发展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等一批重大平台加快建设,高端资源集聚能力显著提升。区域发展协同联动,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深入推进,“7+3”合作园区全部挂牌运营,六松现代产业园在全国率先建立跨省财税分享、统计数据分算机制,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加快建设,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轨道上的长三角、满意消费长三角、绿色美丽长三角……一批协同联动成果,绘就民生“幸福圈”。如今,78项居民服务事项实现“一卡通办”、179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6家与沪苏浙共建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面开诊。“两省一街”警务室、宁滁无缝换乘、南谯浦口集成电路一体布局等体制机制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长三角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沪皖港口实行“联动接卸”、长三角区域信用报告联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召开以来,在国家战略赋能下,我省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牵引力的标志性改革创新成果,经济总量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日前,合肥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5434.1亿元。其中,7月进出口847.9亿元,创单月进出口规模历史新高。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近年来,我省坚持更大力度“走出去”,更大范围“请进来”,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

聚焦公平便利,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开展内外资差别待遇专项清理工作,优化外国自然人来皖投资设立企业全流程登记服务,探索外资企业注册登记“容缺受理”模式,实施外商再投资外汇免登记试点等便利化措施;聚焦便捷畅通,构建更高水平的贸易环境,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深化“离港确认”“联动卸载”改革,持续开展“外贸+金融”服务创新等。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我省深入推进“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和合作伙伴计划,积极推动“皖企出海”,支持汽车、光伏、锂电等重点领域行业和骨干企业组建“徽派企业走出去”联盟,大力发展新型易货贸易,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安徽自贸试验区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试验田”。建设五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不断探索。截至目前,累计形成23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7项为全国首创,1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国家层面推出的自贸试验区456项制度创新成果实现应复制尽复制。

来源:安徽日报

审核:杨菁菁 编辑:张雪子 校对:李黎

相关文章

深耕改革创新 扩大开放合作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近年来,我省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上持续发力,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近日,六安开发区一家企业迎来一批特殊“客人”: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

2025-09-08 00:09:00

这位80后湖北人,任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

9月5日,教育部党组在合肥工业大学宣布了有关任免决定,汪萌同志任合肥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郑磊同志不再担任合肥工业大学校长职务。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人事司司长徐青森出席会议并讲话。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主要负责同志、安徽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汪萌,1984年12月出生,湖北监利人,研究生

2025-09-06 10:29:00

从一项科创成果到一家科技企业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张玉芹 王一帆)近日,源于202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一项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的项目“威速电驱——新能源车用高性能‘电机模拟器’领军者”的科研成果,成功孵化威速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创新成果也在多家公司得到应用,大幅缩短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研发周期。短短

2025-09-01 07:10:00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西宁开发区:年产6GWh稀土锂电池及PACK生产项目开工

青羚网讯(记者 张慧慧) 8月29日,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年产6GWh稀土锂电池及PACK生产项目顺利开工。项目由农发控股(北京)有限公司牵头实施,总投资达23.8亿元。此项目的开工,不仅标志着开发区在锂电产业链布局中迈出关键一步,更为青海省实现“双碳”目标、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

2025-08-30 12:14:00

农行珠海分行:“活水”润泽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

伶仃洋的晨光里,“标准海”样板区的智能养殖平台正随着潮涌轻轻起伏,无人机掠过浪尖投喂的轨迹,与海底跃动的鱼群共同勾勒出智慧渔业的剪影——这背后,5992万元信贷资金如隐形的锚链,稳稳托举着深海养殖的创新梦想;金湾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实验室中,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研发如火如荼,3亿元贷款化作加速剂,让打破进

2025-08-26 08:15:00

4家企业豁免环评!番禺落实环评分类管理助企绿色发展

为持续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分局(下称“番禺分局”)紧扣《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广州市优化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试点的通知》要求,聚焦三大试点行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环评豁免政策落地,推动改革红利精准惠及企业。自今年3月政策实施以来,番

2025-08-25 13:37:00

郑州市节能装配中心赴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开展专项服务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筱晗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郑州市城建局"五个提升"活动部署要求,切实提升业务能力与服务水平,郑州市建筑节能与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心赴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中建科技河南有限公司开展专项服务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座谈,现场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座谈会上,中建科技河南有限公司负责人系统阐述了装配式建

2025-08-25 13:13:00

新型储能产业再添生力军!蜀山区又一重点项目投产→

【来源:蜀山发布】跨境电商企业加快向工贸技一体化转型蜀山区新型储能产业再添生力军从蜀山区发改委获悉位于蜀山区运河新城的中基投智慧能源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近日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主要生产储能电池设备预计年产能达10GWH该项目的投产标志着蜀山区跨境电商企业向工贸技一体化转型发展迈出重要一步中基投智慧

2025-08-24 16: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