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普安:擦亮颜值,让乡村留得住乡愁又装得下新生活
2025-07-21 20:54: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20:54:00
“这墙画多好看,前阵子还是堆柴火的地方呢!”近日,在黔西南州普安县九峰街道云庄村天田组,70岁的张明礼拄着拐杖在村头溜达,指着新绘的乡村振兴文化墙给路过的人看。
这位老党员最近成了村里的义务宣传员,逢人就念叨 “两清两改两治理”。在普安,这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正让一个个村庄悄悄变样。
乡村干部为不在家的群众清理杂物(图/谢红梅)
“两清就是东西摆整齐,不乱扔;两改是厕所要水冲、圈舍要干净;两治理是污水别乱淌、危房隐患早除掉。”张明礼把政策编成顺口溜,走家串户时就念叨。他自己先动手:把院坝里堆的玉米芯归到墙角,给猪圈搭了新棚子,连屋檐下挂的旧农具都码得整整齐齐。
如今的云庄村,残垣断壁变成了小花坛,背街小巷的垃圾堆成了“积分超市”,村民们参与清扫能攒积分,换洗衣粉、食用油。村支书徐志林说:“去年先从两个组搞试点,选了10户示范户,别家看着眼热,都主动收拾起来了。现在按季度评比,得奖的能去超市换东西,谁都不想落后面。”
在普安,像云庄村这样的变化处处可见。县农业农村局的副局长邹多算起明细账:“全县排查出400多处残垣断壁,今年要修好260处;乱堆乱放重点清房前屋后的死角;厕所改造计划完成1900户,猪圈要搞干湿分离,粪水还能当肥料。”
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图/谢红梅)
为了让大伙动起来,县里下了不少功夫:96个村开了 810场院坝会,村干部蹲在石头上和村民算“卫生账”——“猪圈干净了,猪少生病;厕所改了,娃娃不得皮肤病”。线上还发了政策明白纸,谁家里该整改、怎么改,写得明明白白。“以前柴火堆在门口绊倒人,现在归到柴火房,院坝能晒谷子了。攒的积分换了两袋洗衣粉,划算!”乡村治理带来的好处,大家心里都明白。
变化背后有真金白银撑腰。县里争取到1175万多元,在6个试点村修污水沟、建垃圾池。九峰街道的污水管网刚铺好,以前淌黑水的沟渠现在能看见小鱼;龙吟镇的垃圾转运站投用后,收垃圾的三轮车每天准时上门。
“不光好看,更要好住。”邹多介绍,今年要完成8个村的污水治理,垃圾处理设施也要升级。现在走在普安农村,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墙角开出格桑花,连老太太们都爱在村口新修的凉亭里拉家常。
在干净整洁的屋檐下话家常(图/谢红梅)
张明礼每天还是会绕村转一圈,只是现在念叨的是新话题:“你看这排水沟修得多好,下雨再也不踩泥了。等村头的文化广场建好,咱也能跳广场舞喽!”在普安,这场“颜值革命”正让乡村既留得住乡愁,又装得下新生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匡奇燃
编辑 钱星星
二审 张恒
三审 许邵庭
2025-07-21 20:54:00
2025-07-21 10:31:00
2025-07-16 11:53:00
2025-07-14 10:46:00
2025-07-10 10:17:00
2025-07-07 17:12:00
2025-07-03 14:34:00
2025-07-03 10: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