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推动美育知识体系的跨学科融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5 08:33:00    

中国文化和教育体系一直非常重视和强调美育的作用。从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董仲舒的“礼乐教化”,到王国维的“最纯粹之快乐”、梁启超的“趣味教育”,再到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都蕴含着中华美育精神所追求的完善人格与和谐人生的“大美育观”,从而也形成了中国传统美育区别于西方美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既强调心性修养,也注重技艺传承。

经过几代学人的共同努力,当代中国美育一方面在夯实基础理论和拓展研究方法等层面深度推进,将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当代中国美育研究的哲学根基,开拓出美育研究的教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生态美学等若干研究方法和路径,形成了美育研究理论的系统化和学科化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在美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特别是在学校美育方面,教材编著、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不断取得新进展,并结合新兴技术媒介形成了很多学校美育的新路径。同时,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美育学科建设的元理论支撑相对单一化、思想文化发展与美育实践不均衡等。面向未来,构建中国美育的学科化理论支撑与学理性知识资源,应倡导跨学科路径,在革新过时的知识范式、打破传统学科壁垒的同时,构建贯通古今、融合中外的跨学科美育自主知识体系。

强调美育的跨学科研究,并不是说要“非学科化”“无学科化”或“泛学科化”,中国美育跨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必须建立在学科化基础之上。这是因为,美育研究的学科化首先是美育理论研究的学科化,我们应该在新时代语境下自觉推动中华传统美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际上,早在20世纪初期,王国维就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提出了“美育”概念,其后,杨恩寰、蒋冰海、曾繁仁等都对美育学知识建构和学科建设进行过专门系统性论述,逐渐纠正了以往将“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的“小美育观”。时至今日,“美育学”已经从一个单纯的名词概念变为兼具理论与实践品格,并涉及美学、教育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的独立的交叉学科。而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美育学必须有自己的“本体”,也就是确定的研究对象、学科边界以及知识体系。同时,美育学又是一门实践性的应用学科,从这个角度看,又不宜过于强调逻辑的规整和理论的抽象。基于此,中国美育学的发展既要对中国传统美育思想和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又要面对当下中国文化和教育的现实问题;既要葆有美育理论的元知识创造活力,又要面向多学科协同交叉的美育实践。换言之,既要从美育学的本体论、价值论、存在论等元理论角度取得新突破,又要从美育的实施途径、评价机制等实践角度有新应对,最终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

由此可知,美育的跨学科化不是各个不同学科之间的简单相加或融合,而应是一种结构性的创造——跨学科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种知识变革,而且意味着其体系的多元化与可塑性。因此,不能简单地把美学、艺术学或教育学等学科固有的概念、范畴直接“拿来”,而应根据美育活动的性质、实施过程以及价值目标等具体情况,在借鉴和融合其他学科的基础上,确立起美育特有的概念和范畴。例如,优美与崇高、意境与意象等美学基本范畴,应结合美育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创造性改造后再引入其中;而对于教育学和艺术学中很多方法论层面的内容,同样可以放到美育学的教学实践中。对此,不少学界前辈已经做出了积极探索。例如,曾繁仁认为,中国美育学要走到社会与学科的前沿,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美育学科的范畴体系,他结合现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中国传统美学的生态智慧以及中国学校美育的现实而提出的“审美力”“多元智能”“生活的艺术家”等美育概念,就是跨学科视域下美育学自主性表达的体现。为此,我们应结合当下中国教育文化现实和全球文化发展趋势,积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象的美育标识性范畴;在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同时,积极通过跨学科融合的美育实践锻造出新的美育学知识范式,确立中国美育的主体性地位和标识性概念。

需要强调的是,在当前新技术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美育及其知识体系应当注重探讨如何培养一个更加全面、立体、大写的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对人文学科的介入,审美教育正在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传统美育的现场感、具身性等美育方式正在被数智技术所改写。当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再现《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过程时,观众所获得的不只是视觉震撼,更是对西方美育二元对立范式的解构。中国美育未来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制造“技术工匠”,而是培养有温度的创造者、有情感的传递者和有责任感的公民。在数字技术的文化场域中,美育所要培养的除了人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审美批判力外,还应该包括人的数字媒介素养,从而使人们在虚拟空间中也能实现“诗意的栖居”。一些学者一直倡导运用数字云平台、大数据、跨界联网等新技术参与当下的美育教学实践,当下中国“数字技术+美育”的教育新模式如用当代技术激活传统美育符码,以东方智慧重构现代美育产业等,也正在通过技术赋能与实践教育的“双向解码”形成美育现代化的中国范式,这种技术赋能艺术不是多学科之间的简单相加,也不是技术的机械复制,而是通过算法逻辑与传统艺术的对话,在跨学科的赛博空间中重新建构独特表达机制。也就是说,新技术条件下中国美育应坚持情感教育、人格教育和经典教育三者相结合的综合性目标。

总之,推进中国美育跨学科知识体系的融合是实现美育知识从分化走向整体、从依附他者走向独立自主、从外在自在走向内在自为的转变过程。当然,我们在推进美育跨学科知识体系融合的过程中,也要防止为了强调自身理论的独特性和系统性而陷入“知识化”的惯性陷阱,从而忽略更为根本的育人指向。因此,中国美育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应坚持整体性、开放性和对话性原则,在拓展其内涵和边界的同时,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和全球视野的人才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作者:陈霞,系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中国驻美大使:美方应拿出平等、尊重、互惠的态度

新华社华盛顿5月4日电(记者颜亮)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3日举办的使馆开放日暨甘肃省推介活动上,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表示,中国不愿打关税战,但不怕打。如果美方准备要谈,就应当拿出平等、尊重、互惠的态度。谢锋说,美国从国际贸易中受益颇丰,既享受了来自全球物美价廉的商品,又在金融、科技、服务等高附加值领域占据明

2025-05-05 13:42:00

推动美育知识体系的跨学科融合

中国文化和教育体系一直非常重视和强调美育的作用。从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董仲舒的“礼乐教化”,到王国维的“最纯粹之快乐”、梁启超的“趣味教育”,再到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都蕴含着中华美育精神所追求的完善人格与和谐人生的“大美育观”,从而也形成了中国传统美育区别于西方美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2025-05-05 08:33:00

劳动者之歌丨李利杰:誓做钢铁新赛道的“降碳先锋”

5月1日,李利杰在巡检设备。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4月30日,在河钢集团张宣科技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的主控室,李利杰紧盯着氢冶金智能控制系统界面上跳动的一个个数字,对新一批氢冶金产品的各类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李利杰是河钢集团张宣科技氢冶金作业区作业长。每日上班查看氢冶金数据,是他多年来雷打不

2025-05-04 20:05:00

从“黑洞”到“2+X+Y”,解密复旦理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在复旦大学《物理前沿导论》的课堂上,袁峰教授正在介绍黑洞吸积理论。这门由32位物理学科骨干教师轮流介绍各自研究方向的学科导论课程始于2024年,覆盖了物理学系所有研究领域,帮助学生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概览学科全局,培育科研志趣。尽管课程主要针对大一新生,但吸引了不少高年级学生跨级旁听。课后,23级物理学

2025-05-03 17:46:00

大量涌入!外国人提着行李箱来“扫货”,最受欢迎的是→

  今年以来,我国入境游市场持续升温,“五一”假期入境游热度更是不断攀升。有着“世界超市”美名的浙江义乌,推出了“旅游+购物”的消费新模式,吸引着一大批外国游客前来“中国购”。  浙江:旅游+购物  义乌国际商贸城迎来大批外国游客  下午两点,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迎来了假期的第一批客流高峰。记者注意到

2025-05-03 16:21:00

数字安徽创新成果亮相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开幕。安徽省数据资源局以“数字安徽 智绘未来”为主题搭建展馆,集中展示安徽在数据要素、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等领域突破性实践,吸引众多与会者驻足交流。数据要素板块是安徽馆的核心。安徽作为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率先

2025-05-03 03:47:00

5G-A融合AI,浙江移动推动5G智慧工厂升级

陈珊、张云山当前,随着5G-A与AI技术的融合,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浙江,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全面加速推动新质生产力,推进5G专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融合创新,建立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700个、产业大脑17个、未来工厂30家,围绕5G-

2025-05-01 16:34:00

2024年指数为150.51 数字中国发展指数如何出炉

2024年指数为150.51,同比增长10.65% 数字中国发展指数如何出炉4月29日,在数字峰会新闻发布厅,数字中国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小组发布了数字中国发展指标体系和数字中国发展指数测算情况。据悉,《数字中国发展指标体系》包括“5+5”一级指标和47个二级指标框架。其中,第一个“5”是指数字经济、数

2025-05-01 1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