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高考后近视手术量激增3倍 专家提醒:摘镜≠治愈,术后护眼需终身坚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21 12:2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晶

随着高考落幕,杭州各大医院眼科门诊迎来近视矫正手术的就诊高峰。

连日来,潮新闻记者走访杭州多家医疗机构发现,高中应届毕业生和高校学生成为手术“主力军”,他们多因升学体检、专业报考或是形象需求选择在暑期接受手术。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季节性就诊高峰已成常态,反映出年轻人对摆脱眼镜束缚的强烈需求,但也呼吁公众正确认识手术的适应症和局限性。

眼科专家强调,近视矫正手术仅是“锦上添花”,无法逆转近视导致的眼球结构改变。术后仍需坚持每年进行专业眼科检查,持续关注眼部健康。此外,专家特别指出,手术并非近视矫正的唯一选择,建议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审慎决策。

浙江大学眼科中心迎来暑期就诊高峰。潮新闻记者 王晶 摄

眼科医院近视手术量翻三倍

“准大学生”占比近90%

6月20日上午9点,浙江大学眼科中心(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候诊区已座无虚席。

护士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高考结束以来,近视手术预约量激增,单日手术量飙升至近400台,“周一到周日我们每天都有手术排档,屈光手术中心的医生们甚至要忙到后半夜才能结束手术。”

“今年高峰期估计比往年更早,很多考生一出考场就来咨询了。”浙江大学眼科医院副院长、屈光手术中心主任韩伟教授表示,目前近90%的手术患者是刚结束高考的“准大学生”,并且呈现出近视低龄化,“很多来做手术的高三学生,其实从小学初中就开始近视了,近视史长达8至10年。”

浙江大学眼科中心验光区。潮新闻记者 王晶 摄

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飞秒中心,手术室同样从早到晚忙碌运转。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李坚博士整理着一沓厚厚的预约登记表,“最近不论是咨询量、预约量还是手术量,都比平时翻了三倍。”

“但真正的爆发期还在后面。”李坚博士介绍,激光近视手术需要满足年龄(18岁以上)、近视度数稳定、全身健康等多项要求。考生们刚刚结束完高考,眼睛处于疲劳状态,近视度数还不稳定,加上部分考生选择先外出旅游放松调整,因此预计将在7月份迎来就诊高峰,“届时再来预约,手术可能要排到一个月后。”

潮新闻记者走访发现,目前杭州主流近视手术方式包括全飞秒、半飞秒和ICL晶体植入,价格区间在1.5万至3.5万元。在这些手术中,全飞秒成为主流选择。

“全飞秒术后干眼风险低,所以年轻人更倾向选它。” 韩伟教授介绍,全飞秒手术相比其他激光类近视手术更加微创,伤口更小,恢复也更快。激光时间大概每眼只需要20秒左右,手术全程时间大概十分钟。绝大多数病人术后第二天就能达到非常好的视力。

不过,韩伟教授也提醒,全飞秒对角膜厚度要求较高,有部分初筛者就因角膜条件不符或眼底病变被劝退,需通过更保守的方式矫正视力。

“不想戴眼镜上大学”

这届年轻人的“视”界由自己做主

“眼睛没什么疼痛感,再观察十分钟就可以回家了。”在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刚做完手术的蒋同学佩戴着透明防护眼镜,静坐休息。他说,手术过程中配合起来很轻松,只需保持眼睛不动,“就和平时发呆的感觉差不多。”

“时隔这么多年,终于又能看到周围清晰的一切了!”高三考生小姚(化名)难掩激动,他从初一开始就戴上了眼镜,术前度数已经涨到了500多度。小姚坦言,选择手术是“自己的决定”:“戴眼镜打球总滑落,想报考警校体检也有要求,爸妈只说‘你自己考虑好’。”

刚刚做完激光手术,静坐休息的高中生们。潮新闻记者 王晶 摄

“不想戴着眼镜开始大学生活,太影响我的形象气质了。”前来咨询手术的林奕(化名)直言不讳。

林奕有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目前已经顺利通过某表演类院校的校考,她期待能取得一个好的高考成绩,在大学开启一段新“视”界。“想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去迎接新同学们。”

潮新闻记者采访中发现,这届年轻人把近视手术视为自己的“成人礼”,超过80%的受访学生表示这是自主决策。家长陈女士的话很有代表性:“孩子自己查资料、做功课,我们负责把关安全,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

眼科专家们观察到,这届年轻人更关注术后的生活品质——除报考军校、警校等升学刚需外,“运动方便”“拍照好看”“戴隐形眼镜太麻烦”均成高频理由。

但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的同时,也不乏不同声音。杭州高级中学毕业生小陈就决定暂缓手术:“手术只是矫正而非治愈,我的眼睛有些畏光,而且现在度数并不算太深,不如先戴框架眼镜。”

年轻人自主决策的背后,则是健康意识的提升。“这正反映了当代年轻人更成熟的健康观。”李坚博士分析,现在的孩子更注重获取专业信息,会综合考量手术利弊,而非盲目跟风。

近视手术只是“锦上添花”

术后护眼依旧不能松懈

根据2024年发布的《中、欧国际近视手术大数据白皮书2.0》显示,2023年我国每千人中有1.5人进行近视手术,与2021年相比有所提升,手术人群平均年龄为24.7岁。

《白皮书》显示,ICL晶体植入术在中低度(100-600度)近视人群中手术数量曾逐年增加趋势,2021-2023三年间分别占比16.21%、17.47%、19.01%,术后六月裸眼远视力均值达到了1.12。ICL晶体植入术矫正范围更广,可矫正50-1800度以内的近视,600度以内的散光,全球累计植入量超200万枚。

韩伟教授正在进行ICL晶体植入手术。受访者供图

“没有最好的术式,只有最适合的手术方式。”业内人士表示,每一类近视手术的使用范围和术后优势都各有区别。近视手术是一项严谨的医疗行为,术前检查就像一道道“关卡”,每一项禁忌证的背后,都是无数临床经验的总结和对患者健康的高度负责。

“近视手术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手术,摘镜并不等于治愈,术前评估也尤为重要。”韩伟教授表示,不同患者的眼部情况不一样,适合的手术方式也不同,它取决于患者的个人情况,包括近视度数、角膜厚度、眼部健康状况以及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需求。这些因素都需要由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进行严格、仔细评估。

“许多患者误以为手术后就能‘肆意用眼’,这是最大的误区。”李坚博士强调,近视手术仅消除现有度数,但眼球拉长导致的视网膜变薄、青光眼风险仍存在。他曾接诊过一名大学生,术后通宵玩游戏导致视力回退,“术后需严格遵循20-20-20法则(每20分钟远眺20秒),并每年复查眼底。”

在视力矫正手术热潮背后,专业医生们保持着冷静判断。多位眼科专家共同呼吁:未成年人不要急于手术,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必须终身复查,更不能把手术当作解决所有视力问题的“万能钥匙”。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应对持续高温 驻马店正骨医院组织热射病急救护理培训

驻报全媒体记者 王捷 通讯员 王静近日,我市持续高温,酷热难耐。为积极应对可能增多的热射病患者,7 月25日,驻马店正骨医院组织了一场热射病患者急救及护理要点的培训活动,全院护理人员踊跃参与。据了解,热射病作为重度中暑的最严重类型,发病时患者核心温度急剧升高40℃以上,同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高

2025-07-25 11:17:00

肝癌晚期绝处逢生!武汉专家“四联疗法”让巨大肿瘤完全灭活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林琳 通讯员 马遥遥)男子检查发现肝脏多发巨大肝癌,同时肿瘤侵犯门静脉大血管形成癌栓,由于发现太晚丧失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近日,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肝胆胰外科为患者制定了晚期肝癌“四联疗法”,通过介入治疗使病灶完全灭活,给患者带来了新希望。肝胆胰外科李凯主任为患

2025-07-16 16:04:00

临汾市中心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多学科精准护航健康体重

【来源:临汾新闻网】临汾新闻网讯 “来,我们先看看最近的成果。”“各项指标都有改善,继续加油!”7月10日,市中心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内,医护人员正有条不紊地为复查患者测量分析各项身体数据,仔细询问饮食、运动和作息情况,对个体化的减重方案做出相应调整。令人惊喜的是,科学管理带来的不仅是数字变化,更是生活

2025-07-15 14:50:00

从“家门”到“心门” 打通社区康复的最后一公里

为提升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能力,促进患者融入社会。近日,西湖街道小西湖西街社区联合甘肃乐达医养科技有限公司,特邀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赵院长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前,社区网格员与四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入户走访,全面摸排患者病情、家庭环境等基础信息,建立精准服务档案。培训中,赵院长系统讲解了精神障碍病理特征

2025-07-13 11:48:00

中国援助的孟加拉国首个机器人康复中心启用

新华社达卡7月11日电(记者孙楠)中国援助的孟加拉国首个机器人康复中心10日在孟首都达卡启动试点运行,旨在为孟加拉国患者提供精准高效、技术驱动的康复治疗服务。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新闻办公室9日发表声明说,从技术层面看,该中心将成为该国最先进的机器人康复机构之一。据介绍,该中心设立在孟加拉国医科大

2025-07-11 18:27:00

18岁高考女生特别的“成人礼”:用手术“重塑”手指与自信

高考结束后,当大多数考生沉浸在放松与喜悦中时,即将18岁的江西女孩玲玲(化名)却选择踏上一段特殊的旅程——为她的左手畸形进行一场意义深远的手术,为自己送上一份特别的“成人礼”。医生提醒,儿童手指畸形需尽早手术,否则可能导致骨骼、关节等发育异常,以及自卑等心理问题。童年的阴影与成长的勇气玲玲的左手畸形

2025-07-05 22:21:00

世界首例!在陕完成→

【来源:陕西日报】6月25日,记者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获悉:该院骨科中心日前为患者王先生成功实施了3D打印可动人工椎体颈胸交界处植入术,精准完成病椎及相邻上下椎间盘切除,并植入人工假体。经检索,胸椎可动人工椎体植入此前尚无报道,属世界首例。58岁的王先生由于胸背部剧烈疼痛、双上肢麻木、无法站立

2025-07-01 10:38:00

人均99元守护全民健康!2025年,您关注的健康服务都在这里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杜宇蔚、实习生江帆报道:家门口的体检项目更多了,慢性病管理更智能了,健康档案能随时手机查了……今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又要“加码”!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025-06-27 00: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