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与风光共舞 畜牧业焕新蝶变
2025-04-14 16:40: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6:40:00
编者按
春日的呼伦贝尔,冰雪初融的额尔古纳河蜿蜒流淌,草原深处新芽破土,牧群踏响复苏的鼓点。在这片生机勃发的北疆热土上,一场以“春染北疆 实干开局”为号角的发展实践正蓬勃展开。2025年,自治区党委以“六个行动”为抓手,锚定“五大任务”目标,在春光中播撒奋斗实干的种子。呼伦贝尔市以此为指引,紧扣重心,周密部署,从重大项目谋划到助企惠企政策精准滴灌,从就业春风暖民心到节水行动纵深推进,从深化区域合作到北疆文化品牌璀璨绽放,每一个行动都凝聚着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想干、能干、敢干、快干”的精气神,誓将“六个行动”的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实景图。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春染北疆 实干开局》聚焦“六个行动”探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大型主题报道正式启动,邀请您一起从春天出发,走进草原深处、林海腹地、城镇街巷,用镜头捕捉春潮下的生态修复故事、非遗活化实践、文旅融合新景,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北疆答卷。全景视角记录呼伦贝尔市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改革破题、以创新赋能,在“六个行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民生事业、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领域以实干执笔、用创新泼墨的奋斗画卷。
碧空如洗的穹庐之下,呼伦贝尔大草原舒展着1.007亿亩的翡翠长卷,二十四节气在牧草间流转出深浅浓淡的碧色涟漪。
这片占据内蒙古草原八分之一疆域的天然绿毯,西接苍莽大兴安岭的松涛,东抵蒙古高原的苍狼图腾,每当长风掠过草尖,便掀起层层叠叠的翡翠浪涛,在云影与羊群交织的光影里,书写着游牧文明最恢宏的史诗。
千百年来,草原以春来似翡翠倾泻千里、冬临如银缎覆没苍茫的亘古韵律,滋养着世代逐水草而居的牧人,他们用缀满彩绸的敖包丈量光阴,在驯鹰翱翔的弧线里读懂长生天的密语。
内蒙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草原过牧难题,紧抓“人”“畜”“草”关键问题,“疏”“管”“转”三管齐下,一地一策探索形成解决草原过牧的内蒙古“良方”,推进草原生态、牧民生活、畜牧业发展全面向好。
4月10日起,呼伦贝尔9329万亩草原进入为期45天的休牧期,实行季节性休牧措施。为全面贯彻中央、自治区指示精神,呼伦贝尔市将“系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列为重点改革课题。深度融合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构建“1+N+M”改革体系,着力打造民族团结样板区、草原过牧治理示范区和畜牧业转型先行区,使现代化新牧区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焕发生机。
呼伦贝尔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从根本上解决草原生态保护、畜牧业结构单一、发展质效不高、转型升级滞后及牧民利益受损等问题。以生态保护为核心,通过构建“1+N+M”改革体系,系统推进草原过牧问题的解决与传统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旨在打造多元化发展示范区,不仅促进了草原生态与畜牧业的和谐共生,还通过融合旅游业,激发了新牧区的经济活力,为牧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现代化发展的新面貌与蓬勃生机。
模式创新:
探索多元化转型路径
在积极应对草原过牧问题背景下,2024年,呼伦贝尔市以前瞻性和创新性姿态,推出了“1+N+M”工作体系,该体系由1个综合性主方案作为核心引领,辅以15个针对特定领域的子方案,以及30个精心挑选的试点嘎查作为实践基地。这一策略不仅着眼于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还致力于推动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清产核资明确资源现状、深化合作社改革提升组织效能、推动产业升级增强竞争力等多维度措施,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条多元化的保护与发展路径。
随着冰雪的逐渐消融,呼伦贝尔大草原披上了淡绿的新装,预示着大自然又一次复苏,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在陈巴尔虎旗呼和诺尔镇白音布日德嘎查,阿茹贡家庭牧场成为了这一变革浪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牧场创造性地实施了“家庭牧场”+“舍饲半舍饲”的养殖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引入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和高效的管理策略,还确保了肉羊的快速生长、高肉质产出以及短周期出栏,显著提升了养殖业整体效率与效益。2024年度,阿茹贡家庭牧场与嘎查签订了涉及1430头只红头羊的养殖承包协议,为此,牧场每年向嘎查集体支付14.3万元的承包费用,这一举措极大地丰富了嘎查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为当地社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阿茹贡家庭牧场的成功实践,是党建工作与农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典范。当地嘎查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精准施策、积极引导,为牧民家庭牧场发展提供了思路与方向,帮助他们实现了收入的稳步增长。同时,牧场也不忘回馈社会,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为周边牧民提供免费打草等社会化服务,有效促进了资源共享与社区和谐,实现了“先富带动后富”的良性循环。
在党建引领的正确指引下,呼伦贝尔市精准把握牧区发展关键点,通过创新模式与科学管理,不仅保护了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还促进了畜牧业转型升级,为牧民群众开辟了一条通往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这不仅是对传统畜牧业一次革新,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响应,为全国乃至全球草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启示。
三变改革:
激活全要素发展动能
牧区“三变改革”是将农村牧区的资源、资金和农牧民转变为资产、股金和股东的过程,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牧民变股东。呼伦贝尔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探索新方法、积累新经验,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见行见效、走深走实,闯出了一条“向绿而行、草畜平衡、产业融合、共同富裕”的崭新发展道路。
2024年,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的芒赉畜牧专业合作社成功向社员分配红利共计60.54万元人民币。此举不仅让广大牧民群众亲身体验到了嘎查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的显著成果,而且极大地鼓舞了他们投身于嘎查集体产业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当大家双手恭敬地接过沉甸甸的分红金时,脸上无不洋溢着喜悦与满足的笑容。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的牧民代表恩和巴图兴奋地表示,这不仅标志着他们共同迈向富裕的道路,而且更加坚定了大家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合作社繁荣发展的决心与信念。展望未来,大家满怀信心地相信,合作社的前景将会愈发光明,持续向好的态势不可阻挡。
此次分红是嘎查“三变”改革成果的展示,让牧民切实感受到改革实惠,激发参与改革积极性。改革有效缓解了呼伦贝尔草原过度放牧问题,促进草原生态恢复,推动畜牧业从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同时,通过构建多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了牧民在草原保护与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
文旅融合:
织就大草原崭新蓝图
当前,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正为传统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活力,为草原地区发展描绘了一幅崭新蓝图。随着畜牧业转型升级,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逐年向好,许多牧民从传统放牧者逐渐转变为旅游服务的提供者,参与到了民宿经营、文化导览、手工艺品制作与销售等多元化业态中,不仅拓宽了增收渠道,也增强了发展能力。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牧民生活水平,更促进了草原文化传承与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
2024年,位于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的特伦马术营地成为呼伦贝尔市文旅产业新亮点。营地距市区25公里,占地1400亩,集露营休闲、马术体验、民俗文化于一体,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自2022年启动建设以来,营地依托生态与区位优势,推出“露营+”新业态,将马术、研学、民族文化等活动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多元化体验。2024年,营地投入100余万元升级设施,新增大型婚礼帐篷、马厩咖啡等项目,并成功举办草原户外婚礼活动,带动订单增长,单场收入最高达10万元,展现了文旅消费新活力。鄂温克族自治旗政府通过规范指导、平台搭建助力营地发展,同时联动周边10余家旅游景点,形成乡村休闲旅游集群,赋能乡村振兴。
随着草原过牧问题的系统解决,草原生态逐年向好,越来越多的牧民积极参与到旅游产业发展之中“既放牛羊又‘售’风光”,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将畜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呼伦贝尔大草原”这个金字招牌,大力发展草原生态旅游业,已经梳理形成8条精品旅游环线,制定《呼伦贝尔市旅游环线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全面排查、整体开发旅游资源,提供特色民宿、民俗体验、蒙餐美食等方面服务,让游客在享受草原风光的同时,更加深入了解草原游牧文化。
系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是呼伦贝尔市当前做好农村牧区工作的重点。目前,30个试点嘎查转型发展已初见成效,牧民人均收入显著提升,草场压力有效缓解。“1+N+M”改革体系的多赢局面已经形成。呼伦贝尔将紧抓国家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充分利用好政策、资金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方式转变、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以赴推动全市畜牧业实现转型升级,为全国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呼伦贝尔经验”,助力国家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从过牧之困到转型之兴,呼伦贝尔用实践证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可兼得。这场关乎草原未来的变革,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更是发展理念的重塑。当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交融,当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共振,呼伦贝尔正以蹄疾步稳的姿态,迈向牧区现代化的崭新时代。
《春染北疆 实干开局》系列报道
总策划:张红杰
总监制:苏风宁 张晓琦
监审:胡民
文字:鲁辉 孙鹏
海报制作:何凯
美编:吕汶珊
主编:何凯
监审:韩永刚 郭悦
监制:康健 陈静文
总监制:张晓琦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呼伦贝尔新闻》微信公众号
2025-04-14 16:40:00
2025-04-06 20:57:00
2025-04-03 11:17:00
2025-04-03 09:34:00
2025-03-31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