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新杠杆”撬动职业教育适应性
2025-05-13 07:10: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3 07:10:00
“潍坊市工业学校学生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专业技能扎实、理论知识丰富,能吃苦耐劳,我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员工。”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多功能汽车厂潘晓东告诉记者。
职业院校优秀人才的培养,得益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得益于职业教育评价模式的创新。山东省昌邑市聚焦“三个转变”,深入探索“县校两级联动、政校企社协同”的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改革,持续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强化评价队伍
推动评价主体从“单一”变“多元”
2022年以来,昌邑市发挥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通过搭建产教合作平台、建设产业学院等方式,构建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共同体,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
学校与企业共建“一体化课程”,把知识点转化为任务点,每个任务点的教学实践评价由校企一起完成。任务点共分配到3个学习阶段——课堂实训、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由专任教师、企业师傅和客户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质量打分,形成学生学习与企业实践的全过程评价记录和较为客观、完整的学生岗位胜任力评价。
“自我市将产教融合质量纳入职业教育评价以来,中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对接行业岗位标准和企业用人标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大大增强。”昌邑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王军芳介绍说。
健全德技并修
推动评价形式从“平面”变“立体”
昌邑市立足实际,构建了县校两级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县级层面形成包括背景、投入、过程、成果评价在内的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的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校级层面形成产教融合模式下学生学业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师产教融合能力评价体系。
“我校从学生的道德修养、学业水平、实习实训、创新创业能力、工匠精神5个维度,研制了差异化、鼓励性、监督式三级学生发展综合素质评价标准链。”潍坊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校长黄官祝告诉记者,“学校制定‘指导性’评价标准,规定评价内容和基本要求;各二级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差异化’评价标准;各班级根据学校和二级学院评价标准再制定‘个性化’班级评价标准。”
“为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多样化、学生升学与就业差异化需求,我校形成‘分层次、多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的培养划分3个层次,既照顾到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守住毕业标准的底线,又通过多元化评价标准,激发了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潍坊市工业学校校长姜洪涛说。
深化质量提升
推动评价内容从“粗放”变“精细”
在对职业学校教师的评价中,昌邑市聚焦破解“指标至上”的形式化评价和“关注结果”的功利化评价,强化“质”和“量”的双元评价,分别从教师的师德师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水平、服务企业能力5个维度进行评价,以评促教,实现了教学与市场新技术、新工艺、新要求、新标准的对接,提升了教师实训教学的效度及效能。
“我暑假去企业进行了一个半月的岗位实践,收获颇多,对自己今后的实践教学有了新的规划。”潍坊市工业学校教师孙静静说。
依托县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昌邑市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进行评价,与企业共同建立“纵横多维分析、岗课赛证相融”的专业评价体系。
“在以质量为核心的就业评价政策下,我们改变了过去只重视毕业生就业率的观念,不断优化毕业生就业质量,突出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专业对口率、职业发展情况、毕业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等的评价。”潍坊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就业处主任李美杰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我市努力破解职业教育评价难题,2024年,职业教育两个项目入选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项目库,为我们用评价改革倒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做法提振了信心。”昌邑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陆振伟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13日 第05版
作者: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魏元春 董友伟
2025-05-13 07:10:00
2025-05-12 10:55:00
2025-05-11 15:14:00
2025-05-09 16:54:00
2025-05-09 16:00:00
2025-05-09 08:10:00
2025-05-08 09:25:00
2025-05-08 08: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