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烧豆角家常做法(茄子烧豆角看饭店大厨怎么做)
2025-02-02 06:13:01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3 09:32:26
在印象中,你们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呢?
她是否也没有什么文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但她却让每个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培育我们成人。
她是否也勤恳、踏实、忠贞,一生为了家庭付出了所有的心血,从无二心。
她是否也有着满头的白发,脸上亦长满了皱纹。洗衣、做饭、工作,劳累了一辈子的手布满了黑点,看起来是如此的粗糙。
她是否也那样的节俭,那样的朴实无华,那样的任劳任怨。不懂得什么是时尚,不懂得什么是奢侈,更不懂得什么是享受。
当所有人都在关心我们站的高不高,看的远不远,过的富不富的时候,只有她在关心我们累不累、身体好不好。
这便是我们的母亲,平凡而伟大,坚强而无私。
古往今来,讴歌母亲的诗文不胜枚举,每一首都情深似海。以下挑选的四首诗文,与大家一同分享,让我们一起在诗词中体悟母亲深深的恩情。
①
今来千里外,我心不在身。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
——唐·鲍溶《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鲍溶的《将归旧山留别孟郊》一诗,他的这首讴歌母亲的长诗,为唐代众多颂母诗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鲍溶的一生仕途并不顺畅,半生羁旅天涯。他在四方游历的过程中,先后与孟郊、韩愈等交为好友。
这首《将归旧山留别孟郊》正是他与孟郊分手之时,所创作的一首抒情长诗。
在诗中,诗人将自己远走他乡的困顿生活付诸笔下,写尽了当下生活的心酸苦楚。
在诗中更是回忆起母亲的点点滴滴,那种承欢膝下的温馨场景与如今在外流浪无依无靠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显悲凄。
“今来千里外,我心不在身”,他感慨到,自己虽身在千里之外,但心却无时无刻不思念家中的母亲。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回忆起母亲的育己之恩、爱己之意,无以为报,只能遥祝母亲一切如自己所愿,健康无恙,岁岁安澜。
②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元·王冕《墨萱图·其一》
母亲节起源于美国,在母亲节这天孩子们都会送来一束康乃馨,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和感激。
而在我们中国,也有一种母亲花,那便是萱草花,人们也叫它忘忧草。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金黄色、娇艳美丽、优雅的萱草花,繁茂的生长在母亲的房前。
孟郊亦有诗云:“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在古代,远离故乡的游子在临行前,都会在母亲的房前种下萱草花。
希望母亲能够远离烦恼和忧愁,可以身心愉悦、健康长寿。
③
搴qiān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清·黄景仁《别老母》
读这句诗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祖母。
祖母在不惑之年生下了父亲,我出生时祖母已年过花甲。
在我幼学之年,犹记得迫于生计的父亲,在天寒地冻之时,背井离乡,独自一人驱车离开已年过古稀的祖母和我们这群孩子,去往远方。
出发之前,祖母语重心长的依依惜别,父亲潸然泪下,背过头去擦干泪花,继续捆扎行李的场景一直刻在脑海。
我想,诗人这一刻的心情和父亲的心情是一样的,内心无比的无奈、不忍和内疚,但却不得不离去。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诗人说,他即将去往河梁,所以掀起门帘依依不舍的与母亲告别,二人均愁容满面。这种感觉,凄切悲凉,欲哭无泪。
“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同样迫于生计,给官府当差的诗人,在寒风凛冽的风雪之夜,不得不磕头拜别母亲,掩起柴门悻悻离去。徒留年迈母亲一人在家。
此情此景,诗人不禁感叹,不能侍奉在母亲身旁尽孝,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④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清·蒋士铨《岁暮到家》
一年到头,母亲感到最宽慰的事情就是在外漂泊的孩子能够在过年之前回到家乡,回到自己的身边。
在年前这一天,诗人也是赶回了家中。
一进门,母亲便细细打量着自己,打量一番后,心疼的说着自己瘦了。连忙叫儿子坐下,追问起旅程的辛劳来。
可是一年到头漂泊在外,未曾在母亲身前尽孝一天的诗人,哪敢在母亲面前再叫苦不迭呢?
因为在诗人的心中,早已装满了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
亚伯拉罕·林肯曾说:“无论我现在怎么样,还是希望以后会怎么样,都应当归功于我天使一般的母亲。我记得母亲的那些祷告,它们一直伴随着我,而且已经陪伴了我一生。”乔治·华盛顿也曾说:“我的母亲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我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我的母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微弱的孝心,虽然不能够报答母亲如此深厚的恩情,唯愿母亲可以健康长寿,每天开心快乐,我们可以陪着她们一起慢慢变得很老很老……
2025-02-02 06:13:01
2025-02-02 04:24:11
2025-02-02 03:38:39
2025-02-02 02:46:54
2025-02-02 00:48:30
2025-02-01 05:24:34
2025-02-01 03:52:28
2025-02-01 02: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