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特写:为乡愁留影,为两岸融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11:19:00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题:为乡愁留影,为两岸融情

新华社记者王承昊

“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沙滩……”2015年,台北的一间养老院内,时年24岁的湖南小伙杨正浓跟随一位台湾姑娘,为70多年前的赴台老兵演唱京剧《四郎探母》选段。苍凉的唱腔中,老人们眼泛泪光跟着哼唱,那是被岁月尘封的乡愁与跨越海峡的思念。

10年后,这段《四郎探母》重现于杨正浓执导的纪录电影《日暮·归乡》。影片以6位赴台老兵对故土的魂牵梦萦为主线,用镜头勾勒出一幅跨越时空的乡愁画卷。

初心如炬,步履不停

在与这群白发苍苍的“忘年交”促膝长谈中,杨正浓开始读懂了老兵们的悲喜与牵挂。

1949年,大批军民从大陆来到台湾。在两岸隔绝对峙的数十年里,“回家”一度成为他们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岁月流逝,他们的存在似乎正被遗忘。

彼时的杨正浓正在台北艺术大学攻读研究生,导师一句“你学电影的,不如拍个纪录片”,让杨正浓有了一种“想为老兵发声”的宿命感。

“如果没有人记录下他们的故事,这些两岸血脉相连的往事将被淡忘。”杨正浓回忆起创作初衷感慨万千,老兵的故事诉说着对亲人的思念、对归乡的渴望。正是这份情感,让他踏上了《日暮·归乡》的创作之路。

然而,一个“穷学生”拍电影,经费短缺成为第一个难题。

为了筹得启动资金,杨正浓带着满腔热情与拍摄小样奔走于多家影视公司,终于遇到同有“乡愁情结”的制片人顾佳凤。她幼时目睹家中长辈与赴台发小重逢时抱头痛哭,这份深埋心底的情感共鸣,让她毅然决定支持这个“不赚钱的项目”。

随后又有8家电影公司相继被打动,不为票房,只为让那些被时光褶皱封存的故事,重新呼吸。

2017年,电影正式开机。此后两年,杨正浓与团队背着摄像机穿梭在全台的养老院与眷村之间。那些正被渐渐遮蔽的个体记忆,在镜头前重新缓缓展开。

光影聚情,心底留痕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在胶片转动中,杨正浓始终揣着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人这么注重叶落归根?

他从走访的50余位老兵中选取6位作为主人公:山东的高秉涵、四川的傅德泽、浙江的姜思章、安徽的金英和广东的潘松带、曾奇才。他们代表了数十万台湾老兵群体,拍摄至今,其中3位已相继离世。

老兵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泛黄的家书,在祭祖时用乡音念出族谱上的名字,节庆聚会上突然哼起家乡小调……拍摄过程中,杨正浓深受触动,无数次“泪崩”,“我的手都颤抖不已”。

片中的九旬老兵高秉涵13岁离家来台,数十年来,一张年少时与母亲的合影成为他唯一的慰藉。1988年,他终于回到故乡,但母亲已不在人世,于是他带回了一袭母亲的蓝布衣衫。“我时常用衣袖抚摸自己的脸颊,就像母亲还在一样。”

1991年开始,他不断跨越海峡,将百余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故乡。电影中,镜头跟随高秉涵从台北到徐州,将老兵李存信的骨灰送到了他女儿李秀云的手上。寻父30年终得所愿,李秀云抱着父亲的骨灰在母亲的坟前失声痛哭,诉说着时代的无奈。

这份对故土、对亲人的深情,被杨正浓精心织入电影的每一帧画面。

在艺术表达上,杨正浓尝试用年轻化的语言重构乡愁叙事,加入动画、沙画等艺术处理方式,贴近当代两岸年轻人审美。为使影片更具观赏性和深度,他还在创作中融入了诸多京剧、昆曲等元素作为章节转场。

杨正浓曾将该片分享给台湾同学观看,“大家看完后都很感动,口中念叨着‘没想到’,感慨‘他们的故事不该被忘记’”。

“这正是这部作品最想传递的力量,让台湾青年看见真实历史,触摸到两岸血脉中流淌的温度。”杨正浓说。

乡愁作引,交流启新

10年光阴流转,当年那位牵着手带杨正浓走进养老院的台湾姑娘,已成为他相濡以沫的妻子。

杨正浓妻子的父亲是1949年赴台的贵州遵义籍老兵。这份跨越海峡的乡愁,也在血脉中延续出温暖的回响——2020年,她的大陆侄女凭着一张泛黄的地址条,在宝岛与失联多年的亲人重逢。后来,杨正浓也陪妻子踏上从台北到遵义的千里返乡路。

当镜头里老兵的乡愁,与妻子家族的寻亲记忆重叠,杨正浓意识到这或许就是他的“使命所在”。

“你看,命运把这么多故事堆在我面前,何尝不是一种召唤?做两岸交流,我不做,谁来做呢?”杨正浓笑着说。

如今,杨正浓还在经营自媒体访谈节目《聊得正浓》,邀请台湾各界人士讲述两岸艺术交流的故事。节目每期邀请台湾相声演员、歌手、导演、编剧等,让交流在轻松的对谈中自然发生。

“《日暮·归乡》是起点,不是终点。当我们用音乐、绘画、美食这些‘柔软’的方式交流,会发现彼此的文化根系从未分离。”杨正浓说,艺术作品是连接两岸同胞心灵的纽带。

“乡愁是永不褪色的血脉亲情,希望所有乡愁不再为海峡所阻隔,希望所有乡愁都能找到归途。”他说。

相关文章

特写:为乡愁留影,为两岸融情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题:为乡愁留影,为两岸融情新华社记者王承昊“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沙滩……”2015年,台北的一间养老院内,时年24岁的湖南小伙杨正浓跟随一位台湾姑娘,为70多年前的赴台老兵演唱京剧《四郎探母》选段。苍凉的唱腔中,老人们眼泛泪光跟着哼唱,那是被岁月尘封的乡愁与

2025-05-27 11:19:00

黄靖:对美国来说,台湾地区早就是负担

5月23日,观察者网观学院直播厅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杰出教授黄靖等专家学者重磅剖析美国“弃台论”新动向,看清统一大势。黄靖指出,对美国来说,台湾地区早就是负担。 黄靖介绍,“2003年10月有一个内部的二轨会谈,台湾那位代表——他自己知道他是谁,我就不点他的名字了——他在会上反复强调说台湾是美国打不沉

2025-05-26 18:35:00

面对面丨拿着锤子找钉子 他们的开源模型让机器人能“上学”了

浙江杭州,这个看似平凡的办公空间里,隐藏着另一个世界——机器人的数字训练场。这里是群核科技,创业14年,因在空间智能领域积累了不容忽视的优势,不仅跻身“杭州六小龙”之列,在国际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物理AI可以理解为懂物理规则的人工智能。只有懂了物理规则,自主机器如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才能在真

2025-05-26 10:46:00

张亚中宣布参选中国国民党主席

来源:中国新闻网台湾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22日在台北举行记者会,正式宣布参与今年的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张亚中当日公布完整参选声明,阐述未来工作重点。他提到,若当选国民党主席,将致力于为台湾创和平之路,为两岸和平创造契机。5月22日,台湾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在台北举行记者会,正式宣布参与今年的中国国民

2025-05-23 09:14:00

大搞绿色恐怖难掩赖清德的失败

社评赖清德上台即将满一年,民进党当局不仅没有任何改善台湾民生、促进两岸和平的意思,反而变本加厉制造“绿色恐怖”,用“赖清德17条”伤害两岸和平来往。最新动向是,台陆委会又拿所谓“亲中”艺人开刀,宣称正准备处罚20多名曾在微博等平台转发“两岸统一”“对台军演”等消息的艺人,还重点点名了欧阳娜娜。仅仅因

2025-05-17 08:56:00

台湾未来应走哪条路?台湾学者:应把大陆当家人而非敌人

中国台湾网5月12日讯(记者 张亚静)“尽管当前两岸关系形势险峻,但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陆有战略定力,台湾更需要智慧判断的决心。”台湾辅仁大学教授汪诞平10日在2025年两岸关系研讨会上表示,台湾应该把大陆当家人而不是当敌人,唯有如此,两岸关系才能和平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两岸同胞福祉”为主题的

2025-05-12 10:41:00

台湾社会“疑美”民意上升

来源:新华社连日来,台湾多家机构举行座谈会,探讨美国政策“不可预测”及所谓“对等关税”等给台湾带来的影响。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美方的种种作为,令台湾社会“疑美”民意上升。台湾“对外关系协会”29日举办的座谈会上,岛内学界、涉外事务相关人士普遍认为,美国当前的政策“让世界陷入混乱”。台湾产经建研社理事长

2025-05-02 09:14:00

菲军方宣称正与台湾方面商谈“合作”,我驻菲使馆回应

据微信公众号“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29日消息,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发言人就菲海军发言人涉台湾问题表态答记者问。 问:据报道,菲律宾海军发言人特立尼达表示,菲律宾军方与台湾方面正在商谈“国际合作”,目前距联合演练仅一步之遥。中方对此有何回应?答: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

2025-04-29 19: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