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装备制造相关行业新一轮稳增长方案、电信业进一步扩大开放!工信部谈下阶段工作重点
2025-04-19 02:01: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20:45: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郭辰昊 岳致呈
近期,一起新能源汽车事故将“智能驾驶”推上风口浪尖,部分车企的宣传用语已经脱离“辅助驾驶”范畴。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明令禁止车企夸大和虚假宣传,旨在阻止行业“野蛮生长”。
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新增有序衔接新车和在用车管理、加强OTA升级活动协同管理、健全事件事故报告机制的管理举措。
16日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通知》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应当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针对《通知》中加强OTA升级活动监督的要求,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时指出:“企业应确保技术有效可靠,频繁的OTA升级需纳入监管,避免让消费者成为技术验证的‘试验品’。”他进一步强调,车企需在产品交付时提供技术成熟、功能完整的车辆,“不能依赖消费者反馈问题后再通过升级修补漏洞”。
对于此前行业中存在的“千人万人测试”现象,崔东树明确表示:“这类变相将消费者置于风险中的做法必须禁止。”他呼吁,行业应通过更严格的测试验证流程,在车辆上市前解决潜在问题,真正保护消费者利益。
除了对智驾方面的管控趋于严格外,新能源汽车电池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规范。3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该标准被网友称为“史上最严”,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践。
新标准中包括7项单体测试,17项电池包或系统测试等内容,主要新增电池底部撞击测试、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等试验项目,提高热扩散的安全要求。这几项内容正是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的主要原因。
对此,崔东树表示:“新国标将推动技术加速完善,长远看不会对现有车企造成冲击,反而会通过高标准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他同时指出,若企业无法满足新规要求,“2026年后相关产品将无法生产,必须通过技术升级达标”。宁德时代方面亦回应称,新国标将“以高标准实现行业优胜劣汰,保障消费者生命安全”。
对于近期密集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崔东树解读称:“这体现了国家对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核心是平衡技术创新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他预测,未来市场将更加规范化,车企宣传和产品交付标准将同步趋严,“唯有坚守安全底线、尊重消费者利益的企业才能赢得长期竞争力”。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2025-04-19 02:01:00
2025-04-18 22:46:00
2025-04-18 14:57:00
2025-04-18 11:20:00
2025-04-18 09:13:00
2025-04-18 06:12:00
2025-04-17 21:53:00
2025-04-17 2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