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服”有乾坤 聚链成势
2025-04-14 22:35: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22:30:00
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婉清)4月14日报道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与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共同编著的《都市圈蓝皮书:成都都市圈建设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党的二十大做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并明确要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四川省的极核主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是建强成都都市圈的重要内容。本报告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化数字化现代化都市圈这一主题,深入研究都市圈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系统分析成都都市圈的建设成效与问题,为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建设动能更加充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提供对策建议,为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都市圈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本报告认为,作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在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交通同城网、开放共兴以及民生福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对成都都市圈建设尤为重要,也对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形成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成都都市圈应以共建产业生态、共育创新主体、共促开放活力、共筑安全底线、共优生活品质、共织交通网络为导向,深入推进跨区建圈强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门户枢纽经济水平、夯实安全韧性底座、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优化提升区域联通能力,协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本报告认为,在科技创新的加速迭代与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质生产力已成为都市圈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推动经济发展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是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核心任务与使命。对我国34个都市圈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相关障碍因子的测度表明,2013-2022年我国都市圈新质生产力整体水平实现了逐年稳步提升,特别是在创新能力、技术应用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且14个国家级都市圈既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又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成都作为发展型都市圈,其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实现了较快的增长。未来,应从加大人才要素培育、夯实都市圈新质劳动力基础,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推动都市圈新质劳动资料迭代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宽都市圈新质劳动对象范围等方面促进我国都市圈新质生产力发展。
本报告充分借鉴东京都市圈、纽约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以及深圳都市圈在绿色低碳空间布局、数字化治理、以科技创新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及产业数实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并围绕绿色化数字化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跨区域产业生态圈绿色化数字化发展、生态保护共同体建设、绿智经济发展背景下轨道上的成都都市圈建设、数字化共享公共服务圈建设、以数字化推进成德眉资安全韧性共同体建设等主题,对成都都市圈的绿色化数字化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张烁 责编:高婷 审核:马兰 谭麟 监制:赵若一 总监制:李天翔
2025-04-14 22:35:00
2025-04-14 22:30:00
2025-04-14 21:02:00
2025-04-13 21:13:00
2025-04-12 10:53:00
2025-04-11 15:22:00
2025-04-11 12:23:00
2025-04-11 07: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