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渔期岛城市场“海味依旧”,养殖冰冻产品成“主角”,价格总体平稳
2025-05-08 14:17: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4:17:00
“进入休渔期后渔船已停泊维修,未来四个月就转向养殖产品了……”5月1日黄渤海海域伏季休渔期正式启动。近日,半岛全媒体记者走访青岛多个码头、农贸市场及批发中心发现,冰鲜鱼类及各种养殖海产品供应充足,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虽然受供需关系影响,部分鱼类价格略有上涨,但整体浮动不大,市场价格总体保持稳定。
黄渤海海域伏季休渔期自5月1日12时起开始,全面禁止除钓具外的所有捕捞作业,持续至9月1日12时。半岛全媒体记者走访中发现,受供需关系影响,不少海鲜市场内的产品出现了少许价格波动。以虾虎为例,休渔前最后一船捕捞的虾虎价格升至每斤50元左右,大鲳鱼价格涨至80元左右,4月下旬至5月初,鲅鱼、鲜虾等热门品种价格涨幅明显。
与海捕类形成对比的是贝类及养殖水产品的价格稳定,有部分贝类价格还有所下降。记者走访团岛市场看到,红岛蛤蜊、即墨海蛎子等本地贝类因正值收获季,价格亲民,海蛎子每斤6~8元,扇贝15元两斤,吸引大量市民采购。养殖鱼类如大黄花鲅鱼及鲜虾供应充足,价格波动较小,与休渔期前基本保持一致。此外,在城阳水产品批发市场记者了解到,进口龙虾、三文鱼等冷冻产品通过高效冷链补充了海鲜市场。
尽管休渔期海捕海鲜锐减,但青岛各大市场通过多措并举确保市场供应。据了解,从冷冻水产品看,目前青岛市海产品经营企业已经储备了足量的鲅鱼、带鱼(刀鱼)、鳕鱼、银鲳、金鲳、鳗鱼、大泷六线鱼(黄鱼)、对虾等冷冻加工水产品,可随时投入市场。从养殖水产品看,每年休渔期间产量超过30万吨。发展了近700个深水抗风浪网箱,可在休渔期间为市民提供鲜活鲈鱼、真鲷(红甲吉)、大泷六线鱼(黄鱼)等海水鱼,以及大菱鲆、牙鲆等传统养殖鱼类,产量可达6000吨,在深远海区域,“国信”系列养殖工船预计休渔期间向市场提供1000吨大黄鱼。
从远洋捕捞产品看,青岛市现有远洋渔船166艘,捕捞品种包括金枪鱼、鱿鱼、秋刀鱼等,通过政策引导每年约有9万吨自捕水产品回运青岛。
走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崂山、城阳、即墨、胶州等区域的冷冻库存释放,此外抚顺路批发市场和小港等冷库也提前储备了鲅鱼、带鱼、大虾等冷冻产品,将陆续投放市场。另外,随着养殖产业的扩容,青岛市推广绿色养殖技术,胶州湾、丁字湾的蛤蜊、蚬类及对虾养殖规模扩大,这些养殖海产品也保障了市场供应。不仅如此,远洋捕捞的金枪鱼、进口冻虾等填补了休渔期空白。采访中,城阳批发市场一位摊主表示:“现在市民更倾向于选择养殖活鱼和贝类,销量比休渔期前还高。”
采访中,半岛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五一假期前后,青岛市民的消费行为呈现明显阶段性特征。部分市民在休渔前大量囤积冰鲜,如野生小黄鱼、鲳鱼等,冷柜销售一度激增。节后转向平价替代,随着假期结束,消费者更多选择贝类、养殖鱼及冷冻产品。即墨一位养殖户表示:“五一后,海蛎子和扇贝成为码头最畅销的品类,日均销量增长明显。”
随着立夏过后,气温回升,赶海体验升温。休渔期催生了“赶海经济”,市民在礁石区挖掘野生海蛎子、小海螺,既满足尝鲜需求,也降低了消费成本。
休渔期的青岛海鲜市场,既是资源保护与消费需求的博弈场,也是产业升级的试验田。正如一位渔民所言:“海养活了祖祖辈辈,如今我们也要学会养海。”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马肃霜)
2025-05-08 14:17:00
2025-05-08 08:14:00
2025-05-08 06:29:00
2025-05-07 20:59:00
2025-05-07 18:51:00
2025-05-07 16:28:00
2025-05-07 13:17:00
2025-05-06 09: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