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化中国行丨“老树”发“新芽” 常德老河街创新业态火出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7:32:00    

湖南常德河街历史悠久,近年来,当地复原老河街风貌,将这里打造成湖南省非遗街区示范点。如今,街区内的建筑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工艺、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更激发了当地文旅发展的活力。以本月初的清明假期为例,河街共接待游客超过了38万人次。那么,这条老街究竟有什么亮点呢?一起去看看。

生姜、茶叶、芝麻、花生放入擂钵,用擂棒捣碎,研磨后加上滚烫的开水冲调,醇香融合着茶香扑鼻而来,这就是常德河街最受欢迎的小吃擂茶。

游客 钟鑫:第一次喝擂茶让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喝完之后我感觉口齿留香,因为它原材料里面有芝麻、花生,特别是加上炒米之后,喝的时候越嚼越香,不愧是非遗美食。

2009年,擂茶习俗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常德喝擂茶,还要配上压桌菜,有蒿子粑粑、春卷、米糕、萝卜等几十种点心、小菜。食客喝着擂茶,吃着压桌菜,浓浓的市井烟火气扑面而来。

游客 梅杨:我们常德的擂茶是喝起来比较有层次感的,我经常和我的同事、朋友约出来一起喝擂茶,可以更好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

在常德,擂茶不仅是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用来招待客人,代表热情与好客,也承载着亲朋好友间的情谊,一碗香浓的擂茶总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常德河街某擂茶馆店长 伍克祥:擂茶就是我们店里的特色,我们这里有可以在桌子上用碗喝的,也有外面一杯一杯带走的,生意最火爆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到一千多碗,接近两千碗。很多外地的游客,包括国外的都有,他们很多都不懂什么叫擂茶,我就给他们介绍,上了一桌他们体验之后,顾客觉得很新颖,很好。

常德河街:创新业态 让“老树”发“新芽”

湖南常德的擂茶是当地一种饮食文化,如何更好地传播这一传统文化?这是非遗传承人常常思考的问题。除了传统的制作方法和口味,现在年轻的擂茶传承人进行了大胆的融合创新,让茶香“飘”得更远。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擂茶习俗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谢元:三生汤,生姜、生米、生茶叶,以前我们喝擂茶就是现场擂的,而且有一大桌的压桌菜,但是比较复杂,游客也很难把它带走。

“90后”小伙谢元,他是土生土长的常德人,从小喝着擂茶长大,看着父母围着擂钵打转、制作压桌小吃招待客人,他也学了一身好手艺。

2019年,当地举办首届擂茶文化节“擂王”争霸赛,谢元夺得“擂王”称号。这些年,他一直用各种方式推荐家乡的擂茶文化,致力于传统擂茶的传承与创新。玫瑰+擂茶、牛奶+擂茶、咖啡+擂茶,甜的、咸的、冰的、热的,最近一年,谢元和同事先后推出了20多款不同口味的新式擂茶饮品,吸引了不少顾客。

游客 游晨微:它的味道要比传统的擂茶更加清新,很沙的那种质感,然后还有一点淡淡的花果的那种香味,挺好的,就是有一个创新,我相信像我这种年轻人应该会比较喜欢这种味道。

游客 满慧文:小小的一杯拿着,随时可以走,很方便,尝到了传统的味道,又有一个简便的包装,又能够带得出去,这不就很好吗,让这杯擂茶可以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不仅擂茶能装杯带走,谢元团队还改进了传统压桌菜的形式,设计出有卖相、口味独特的新式擂茶糕点和特产。创新带来了改变,在旅游旺季、节假日,店里每天能销售近千杯新式擂茶,年营业额也是他之前传统擂茶店的三到四倍。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擂茶习俗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谢元:我们通过新的业态、形式、传播,让擂茶走得更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这项非遗,爱上传统文化,这也是我们作为年轻的非遗传承人的一种使命。

常德河街:多彩非遗 激发文旅发展新活力

在常德河街,不仅有让人垂涎的非遗美食,还有各种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等。多彩非遗散布在整个街区,激活了老街的毛细血管,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不断激发当地文旅发展的新活力。

总台记者 尧遥:我身后的这栋鸳鸯走马楼是河街最大的标志性建筑,它是一座以戏楼为主体,涵盖非遗戏曲,民俗曲艺,技艺传习等的主题展演场馆,如今,这里每周都会开展常德丝弦、汉剧高腔等非遗惠民演出,场馆内座无虚席。

在鸳鸯走马楼流韵芬芳的戏台上,正在表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丝弦,台上,演员们或说或唱,音随韵转;台下,观众听得入迷,看得认真。与过去的常德丝弦相比,现在的曲目、唱词融合了不少现代元素。

观众 丁熙雯:在形式上是又唱又跳,非常接地气,在歌词中我们听到了桃花源、擂茶、米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为一名丝弦爱好者,这里惠民演出很多,也很方便,我觉得这太棒了。

上个月,河街的桃源刺绣馆开始试营业。馆内集生产、展示、传播于一体,既销售桃源刺绣作品,又可以开设体验课堂,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同样,一家木雕工作室也搬进了河街上更大的空间。游客除了进店参观,还能在船上学习木雕制作,体验感拉满。

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潘氏艺术木雕代表性传承人 潘能辉:我们现在也正在加紧地打造常德的船艺术展示馆,想开展丰富多彩的木雕制作,非遗体验等研学活动,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让他们感受我们非遗的魅力。

一曲丝弦绕梁、一尺锦绣悦目、一口擂茶飘香……用文化搭舞台,让非遗“唱主角”,古老的手艺在河街汇聚了更足的人气,一年来,又有20多项非遗入驻河街,目前总数已达83项。

湘西北文化与文艺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佘丹清:河街是常德近百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聚地,我们利用好河街丰富的非遗资源,用更多科技的、现代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赋能这些传统文化,真正把传统文化传承好、利用好、与时俱进发展好,让它们在新时代展现出更大价值。

相关文章

庭院焕新韵 滇剧绽光彩——庭院版《借亲配》演绎经典新魅力

7月9日晚,昆明老街钱王街内的马家大院灯火通明,百余名市民与游客齐聚这座百年庭院,翘首以盼庭院版滇剧《借亲配》的精彩上演。古色古香的院落中,雕花窗棂与青石板路相映成趣,观众们或轻摇蒲扇,或低声交谈,空气中弥漫着对传统戏曲的期待与热爱。经典重现:滇剧《借亲配》的百年传承滇剧,作为云南地方传统戏曲的瑰宝

2025-07-11 09:23:00

游客“码”上可探秘昆明老街

掌上春城讯7月7日,湖南游客张丹拿出手机扫描昆明老街的二维码标识牌,获取图文并茂的景点介绍,还能聆听中文语音讲解。据了解,为助力昆明老街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五华区护国街道在多个标志性文化场所推出“智慧导览”服务,通过安装二维码标识牌,让游客“一码在手”即可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这一创新做法不仅提

2025-07-08 07:40:00

来正定感受“热雪奇迹”

7月6日拍摄的深国际·正定热雪奇迹滑雪场。7月6日国内冰雪运动头部品牌“热雪奇迹”在正定开业该项目以四季冰雪运营为核心形成以冰雪为点文旅为面产业成链的新发展格局成为京津冀滑雪新地标7月6日,游客在深国际·正定热雪奇迹室内滑雪场滑雪。7月6日,游客在深国际·正定热雪奇迹室内滑雪场滑雪。7月6日,北京游

2025-07-07 09:00:00

【春城时评】不要命的自拍该消停了

7月2日,迪庆雨崩景区的冰湖上发生了惊险一幕。两名游客站在湖边冰盖上拍照时,冰面突然断裂,两人连同碎冰一起掉进湖里。幸运的是,冰盖比较大,两人站在了冰盖上,现场游客和向导反应及时,合力把两人救了上来。这不是第一次有人为了“出片”而冒险拍照,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尤其到了暑期,各大景区人流激增,在自然景观

2025-07-04 10:52:00

圆明园第三十届荷花节开幕

6月28日,游客在在圆明园“荷韵梅芳 御苑双姝”双花展上拍摄。当日,圆明园第三十届荷花节正式开幕。本届荷花节首次推出“荷韵梅芳 御苑双姝”双花展,引入岭南三角梅,与北国荷花一起“扮靓”皇家园林;创新推出水岸茶寮、帐篷咖啡等场所,为游客打造出避暑新场景。据介绍,荷花节将持续至8月31日。新华社记者 罗

2025-06-29 11:33:00

霍城薰衣草文化旅游季浪漫开启邀您共赏

  6月中旬,霍城县的薰衣草进入盛花期,在刚刚过去的周末,2025年霍城县薰衣草文化旅游季也拉开大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走进薰衣草花田打卡拍照,感受紫色浪漫。  薰衣草别名“解忧草”,象征着浪漫与爱情,也有人说它能解除人们的烦恼与忧愁,有不少游客对其情有独钟。在我国,温暖干燥、日照充足的伊犁河谷是薰

2025-06-23 15:19:00

启春堂三伏天艾灸盒,开启居家艾灸新形式

2025年三伏天时间表近日正式公布,这一传统节气安排引发了广泛关注。根据《2025年三伏时间表》,今年三伏天将从7月15日持续至8月13日,总时长30天,比常见的40天"加长版"三伏缩短了整整10天,成为近年来最特殊的三伏周期。初伏期间(7.15-7.24)建议重点补阳;中伏(7.25-8.3)宜清

2025-06-20 11:46:00

树下指示牌侧移3米,青岛琴屿路“孤独的树”更“出片”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观海新闻记者从市南区八大关街道获悉,位于青岛琴屿路“孤独的树”树下的一处健身指示牌被移至一侧,进一步优化市民游客拍照取景环境,让该处网红打卡点更加“出片”。“在青岛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指导下,我们将指示牌侧移3米,既保留了指示牌的指示功能,又巧妙避开主取景范围。微调

2025-06-13 06: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