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传统龙舟焕新 文旅消费升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0 08:18:00    

望牛墩老龙头展吸引市民游客参观打卡。受访单位供图

进入“龙舟月”以来,东江支流化作沸腾的龙舟赛道,时常上演“水上狂飙”。日前,望牛墩寮厦河道两岸人潮如织,17支龙舟队、超900名健儿在河道上激烈角逐,吸引了2万余名市民游客,共赴端阳龙舟竞渡的民俗盛宴。此时,非遗竞渡遇见国潮新风,水乡文脉也注入了文旅基因。

在望牛墩,龙舟文化底蕴深厚,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对于世代依水而居的人们而言,龙舟竞渡不仅是端午习俗,更是对抗自然、祈求丰收的精神图腾。它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见证着一代代人勇往直前。

因此,即便节庆的喧嚣散去,望牛墩的龙舟脉搏依然沉稳跳动。从默默无闻修复龙头的民间匠人,到新型碳纤维船桨产品的创业人,再到潮流龙舟文创产品的雕琢者等,望牛墩的龙舟故事,远不止于一场水上竞速的热闹,而是一曲由汗水、匠心与乡愁共同谱写的文化诗篇。

撰文:夏颖燕 张珊珊

节庆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东莞是著名的“龙舟之乡”,有着全国最长的龙舟月活动。“龙舟月”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开始,持续一个月。有龙舟习俗的各镇各村会根据当地潮汐大小,定出本村龙舟景观的日子。

“初一万江舟,初二西头尾,初三初四大汾流涌尾,初五望牛墩河边尾”。这段广为流传的顺口溜,表明龙舟活动在东莞水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中,望牛墩地处东江下游,历代人们依河而居,孕育出深厚的龙舟民俗文化,也是东莞唯一在农历端午正日扒龙舟的镇街。

“每年就盼着这一天,比过年还热闹,这是我们望牛墩人刻在骨子里的记忆。”一位寮厦村长者激动的话语,道出龙舟竞渡在这里的深厚根基。当天,望牛墩寮厦河道两岸人潮如织,17支龙舟队、超900名健儿在河道上劈波斩浪。

文化是有力量的。赛龙舟从来不只是一项传统体育运动,而是一条连接文化的重要纽带。在这浓厚的节庆氛围中,俄罗斯留学生罗杰受邀前来体验龙舟文化。只见他跃上龙船,伴随着鼓点奋力挥桨,与队员合力划向终点,汗水浸湿了衣衫。

“这不仅是传统节日和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和信仰。”罗杰感慨道。

传统民俗活动的举办,也为城市文旅提供了另一种“打开方式”。它不仅吸引了大量观众游客,不少参赛者在赛事前后转换角色,成为游客和消费者。

精心打造的“端阳集市”是文商旅融合的欢乐嘉年华。这里汇聚50多家摊位,涵盖水乡特色美食、时尚轻食茶饮以及趣味互动游戏等,让市民“一站式”实现“好看、好逛、好吃、好玩”。

身着哪吒、敖丙服饰的coser穿梭于人群,与游客击掌互动;游戏互动区,划船机、投射游戏引得孩童尖叫,奖品兑换处排起长龙;美食摊位前,水乡粽子、龙船饭的香气混合新派小吃,引得食客争相品尝。

“从前龙船饭是给‘扒仔’吃的,现在游客都好这一口。”在望牛墩人红姐的摊位,热衷手作水乡美食的她准备了龙船饭、糖水等特色小吃,打开锅盖,混着米饭、虾米的香气立刻飘出。

90后摊主小梁的档口前,上午摆满的各种龙舟模型、彩绘木桨冰箱贴,中午已被游客抢购一空。“这种迷你龙头是爆款,根据实际龙头等比例缩小还原的,在很多小细节都是仔细复刻的。”他介绍。

节庆“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游客也可能成为“常客”。

以罗杰为例,这一次,他因为龙舟活动而来,也因望牛墩水乡风情特意停留了几天。当遇上望牛墩当地有名的民间美食——特色炭火烤猪腰时,他赞叹道:“这种原始的古法烹饪真少见,越吃越香,太独特了。”

“我不仅被无处不在的龙舟文化所感染,更深深感受到当地人发自内心的友善。这里的生活节奏舒缓,生态环境自然清新,是一次非常舒适、充满人情味的深度文化之旅。”罗杰谈到。

活态传承守护龙舟文脉

竞渡的欢呼还在耳畔回荡,农历四月初八传统而庄重的“起龙”仪式仿佛仍历历在目。彼时,青壮年们赤足踏入齐腰深的河床,在浑浊泥浆中摸索沉睡了10多年的老龙。

这是一条25岁的松木龙舟。2012年村民们便将其藏于河涌底,防止崩裂腐烂,直到这次“起龙”再挖出。

“第一次现场看到‘起龙’,感觉非常新奇和震撼。”游客陈先生兴奋地说,“看到几十人喊着号子,硬是把龙舟从水里托起来。那一瞬间,感觉龙舟精神得到了具象化。”

随后,请龙头、装龙头、点睛、采青……“起龙”仪式的每一步都承载着美好的祝愿。最有看点的,莫过于那神威凛凛的木质龙头。

谁能想到,它曾是几年前蜷缩于旧会堂废墟中,蒙尘待朽的一段枯木?赋予它新生的,正是起龙仪式中“请龙头”队伍中的梁鸿顺,一位痴迷龙舟文化的手艺人。

2020年夏天,梁鸿顺接到一通电话,说村里会堂翻新,施工队在砖渣堆中发现了一个被掩埋的老龙头。当他拨开碎砖,看到龙头木质腐朽,虫蛀痕迹明显,部分轮廓已被磨损,一股使命感油然而生。“若不救,它就真消失了。”这是村里现存最老的龙头之一,大约诞生于2000年。他力排保留残缺的异议,决心修复。

修复龙头不是易事。梁鸿顺并非专业匠人,只是因常年收藏龙舟工艺品,耳濡目染了一些技艺。没有专业工具,他就用最普通的木工刀雕刻;没有经验,他就跑到附近船厂偷师学艺。他日夜奋战,工作室弥漫着胶水和油漆味。

“最难的是上漆,错一步全盘重来。”但当回忆起将黑漆点入龙眼的刹那,梁鸿顺兴奋地说,“它突然‘活’了,像老友睁开了眼!”

“门外汉”出手修复,让“老龙头”再战江湖。而这桩美谈,也并非孤例。端午龙舟竞渡当天,望牛墩镇集中展出了28尊老龙头——它们大多诞生于上世纪60至90年代,更老的有来自寮厦村1945年的老龙头,斑驳漆皮下藏着高光时刻的记忆。

这些“老龙头”造型丰富多样,有的尽显威武霸气之态,有的则散发着精致细腻之美。每一道纹路、每一抹色彩,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更承载着各村独特的龙舟文化与珍贵的历史记忆。

在展区,不少家长带着孩子驻足观赏,甚至有观众认出当年“征战”的老龙头。尽管色彩不复当年鲜艳,但每一道斑驳的痕迹都在诉说着往事,唤起望牛墩人的龙舟记忆。

可以看到,对于龙头、龙舟等重要龙舟文化元素的“老物件”,当地秉持“活态传承”原则,没有将它们束之高阁,而是让它们继续参与节日的盛典。

新生一代续写产业新篇

在望牛墩龙舟文化中,不仅有竞渡场上的热血沸腾、古老仪式的庄重传承,更有无数个体以热爱与坚守,将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续写为蓬勃向上的产业新篇。

以土生土长的陈勇良为例,他用船桨划出了精彩的人生轨迹,并将热爱转化为推动龙舟走向未来的力量。

回忆起19岁的盛夏,2005年他作为队里最年轻的成员,在东江河道初尝竞速滋味。“几十条汉子同频呼吸,桨起桨落像一个人的心跳”。他说。

赛后,教练一句“敢不敢跟我学真本事”,彻底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20岁出头,他迅速成长为龙舟职业运动员,随后曾效力过各地龙舟劲旅。

2019年,他转型为职业教练,将这份精神传递给更年轻的血液。“龙舟不是比谁膀子粗,是比船上的人能不能把心捻成一股绳。”专业与执着,让陈勇良成为足迹遍布浙江、贵州、福建、湖南等多个省份的“冠军教头”,2019年更培养出4名亚运冠军队员。

2024年,陈勇良的龙舟人生开启了新航程——回到望牛墩创立东莞双冠体育公司,专注于生产龙舟体育用品,特别是新型碳纤维船桨。“这种能承受200公斤压力的船桨,采用液压工艺将玻璃纤维与树脂在150℃高温下压制成型,桨面弧度迎合水流,减少阻力。”他手指轻叩碳纤维船桨,发出清越的声响,“传统木桨是龙舟的筋骨,碳纤维就是它的翅膀。”

目前,公司产品已获得IDBF国际龙舟联合会及多国龙联认证。“现在国际比赛都用这个,它更轻巧坚固。我们结合新时代需求,把产品卖到全球。”

在望良坊模型工作室,另一番景象呈现眼前。起底、装挡板、编座位、抛光、上漆……经过十几道工序后,一只只长1.28米的精美龙舟模型诞生了。

从端阳划龙舟到全年不间断地制作小龙舟,在望牛墩镇,有一群从事小龙舟模型等文创产品的“80后”“90后”,他们从热爱出发,自学龙舟制作技艺,努力开拓创新,深受消费者青睐。

“小小一只龙舟工序繁杂,和传统的龙舟制作工序是差不多的,零部件更小也更难操作。”作为望良坊模型工作室成员之一,周建良回忆,在初期经常遇到难题,每一个步骤都是挑战,但他们从不放弃,通过上网查资料、去船厂观摩老师傅工作等方式解决。

他们在小龙舟制作的过程,无论选料、做工还是色泽等,都讲究精益求精。船身流水线好,每一块木都拼接无缝。他们追求船身有镜面光泽,因此需要不断打磨,使小龙舟更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迈过了制作的门槛,如今周建良等把小龙舟成品发在社交平台,深受龙舟粉丝追捧,订单慢慢地找上门,业余爱好逐渐发展成为副业。

相关文章

景区在马路设卡收费,如此吃相有损地方形象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张泰来又见“拦路收费”。近日,有网民发帖称,在甘肃张掖市马蹄寺至金塔寺的208县道和334乡道上,遭景区工作人员设卡收费,每人300元且不包含景点门票。22日,肃南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证实,拦路收费情况属实。工作人员称此前也接到过类似投诉,目前,已经联合交通部门给马蹄

2025-07-23 15:35:00

中北大学师生参演《黄河回响》音乐会

  7月13日从中北大学获悉,应中宣部电影卫星频道邀请,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师生与潞安化工集团校企联动,参演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与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黄河回响》——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两岸音乐会”,奏响了两岸同心的时代最强音。  在中北大学红色文化和国防教育研究中心智库的组织和

2025-07-14 08:51:00

中餐离世界级品牌还有多远

出国旅游,不少人会在就餐前打开手机APP,搜寻周边中餐美食。这个小举动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餐饮品牌加速走出国门:蜜雪冰城、库迪等茶咖品牌在海外开店已超千家,海底捞、沙县小吃等火锅、快餐品牌海外门店超百家,还有不少正餐品牌陆续开出国外首店……2019年至2024年短短5年间,海外中餐厅数量激增近30

2025-07-09 07:36:00

游客“码”上可探秘昆明老街

掌上春城讯7月7日,湖南游客张丹拿出手机扫描昆明老街的二维码标识牌,获取图文并茂的景点介绍,还能聆听中文语音讲解。据了解,为助力昆明老街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五华区护国街道在多个标志性文化场所推出“智慧导览”服务,通过安装二维码标识牌,让游客“一码在手”即可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这一创新做法不仅提

2025-07-08 07:40:00

来正定感受“热雪奇迹”

7月6日拍摄的深国际·正定热雪奇迹滑雪场。7月6日国内冰雪运动头部品牌“热雪奇迹”在正定开业该项目以四季冰雪运营为核心形成以冰雪为点文旅为面产业成链的新发展格局成为京津冀滑雪新地标7月6日,游客在深国际·正定热雪奇迹室内滑雪场滑雪。7月6日,游客在深国际·正定热雪奇迹室内滑雪场滑雪。7月6日,北京游

2025-07-07 09:00:00

【春城时评】不要命的自拍该消停了

7月2日,迪庆雨崩景区的冰湖上发生了惊险一幕。两名游客站在湖边冰盖上拍照时,冰面突然断裂,两人连同碎冰一起掉进湖里。幸运的是,冰盖比较大,两人站在了冰盖上,现场游客和向导反应及时,合力把两人救了上来。这不是第一次有人为了“出片”而冒险拍照,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尤其到了暑期,各大景区人流激增,在自然景观

2025-07-04 10:52:00

“遗”道动起来|手狮舞起,热浪退散,快来get你的专属避暑指南!

魔都热浪来袭你的避暑姿势够“狮”髦吗?本期“‘遗’道动起来”与小体一起跟随马桥手狮舞舞走酷暑解锁闵行版“向往的生活”狮之韵,手之舞马桥手狮舞,又叫“手带狮舞”,源自于清代初期马桥地区盛行的“狮子灯”,是上海本地庆祝重要节日时表演的传统民俗舞蹈之一。元宵灯会时,人们爱提灯行街,而马桥镇上街道狭窄,观者

2025-07-03 21:36:00

黎明职业大学师生走进泉州台商投资区采风 为文创大赛添活力

闽南网7月3日讯(闽南网记者 肖晓锦 黄紫燕 洪泓塬 文/图/视频)为进一步赋能“梦幻滨海 活力绽放”泉州台商投资区第三届文创伴手礼创新设计大赛,7月2日,黎明职业大学“台商投资区文创设计行”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泉州台商投资区,前往接官亭、龙苍村、浮石隐地等景点开展采风活动,挖掘设计灵感,为大赛注入新

2025-07-03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