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华药业一季度净利3.01亿元,同比增长13.35%
2025-04-20 11:21: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08:07:00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只要是地质勘查工作者,他们总避免不了脏兮兮的裤腿和鞋子。在泥石流和滑坡易发地段,有时候这些人要踩着碎石渣,跨过阻断路面,半个身子斜着与坡体贴在一起。从包里掏出工具后,他们又要按不同角度进行坡面测量,并记下变化数据。很显然,这不是个轻松的活儿。
李晓玮今年40岁,是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的一名地质灾害调查员。在中国地质调查局这周正式启动2025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御支撑工作的前一天,他随同事来到北京房山开展汛前排查,勘查坡体稳定性变化情况。
李晓玮(左)与同事在北京房山开展汛前排查,勘查坡体稳定性变化情况。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摄
坡体崩塌是形成泥石流物源的主要原因之一。勘查之前,他们要仔细分析勘查的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卫星遥感图,并解译出可能形成泥石流物源的位置和数量。到达现场后,他们就要实打实的去看、去测。例如观测坡形坡向、岩层产状、岩体裂隙等。
“泥石流中含有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这些都是泥石流的物源。我们在现场调查,就是要看看这些石头的分布、数量以及面积大小情况。此外,也要看地形,分析坡陡不陡。”李晓玮说。
作为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可携带巨大石块。泥石流的容重、流速、流量会影响泥石流强度。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
汛期,泥石流暴发突然、来势更猛。北京汛期一般从每年的6月1日到9月15日。在汛期前、中、后的三个阶段,像李晓玮这类活跃在一线的地质灾害调查员,会时刻盯住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
“汛中最忙,这个时候只要一下雨,有预警,我们就会提前入驻各区各乡镇,24小时值守。”李晓玮告诉新京报记者,压力最大的时候则是在“七下八上”期,这个时候是每年的七月下旬和八月上旬,是北京市的主汛期。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地灾防治部主任南赟介绍,目前北京市已针对470余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了1800余套监测设备,近期还在实施监测网提升工程,大幅提升监测网覆盖范围。
他还提到,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防治决策指挥系统也得以进一步完善,包括驾驶舱、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治理、宣传、运维8个子系统,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实现了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全链条的精细化管理,充分调用各项数据成果,有效地支撑地质灾害防治决策及应急指挥工作。
房山区位于北京西部山区,地质灾害多发、易发,是北京受地质灾害威胁人数最多的地区。在北京“23·7”特大暴雨灾害时,房山不少村落遭遇泥石流灾害。实际上,人类无法阻止泥石流的发生。当这种无可抗力的自然现象一旦出现,而那些松散的土体混合着粒径不等的砂粒和石块,决定“扑”向人的生命财产时,所谓的风险灾害就形成了。
南赟说,地质灾害调查的日常工作很重要,其重点也在预防上。“根据前期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结合气象预报,我们将提前发布地灾风险预警信息。”
自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御支撑工作启动后,中国地质调查局也要求,各有关单位要深刻认识做好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风险防御的极端重要性,派出专家团队分赴各省,全力以赴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包片蹲点驻守,协同各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央地协同防灾,指导开展地质灾害风险研判、监测预警和避险防控,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编辑 张牵
校对 赵琳
2025-04-20 11:21:00
2025-04-20 08:07:00
2025-04-19 20:44:00
2025-04-17 10:50:00
2025-04-16 20:48:00
2025-04-15 06:53:00
2025-04-13 16:53:00
2025-04-13 05: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