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保农资质量,夯实丰收根基
2025-04-10 13:49: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3:49:00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春回大地,农事渐起,又到了一年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农资作为农业生产的“粮食”,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关乎农民一年的辛勤付出能否换来丰收硕果,更牵系着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当下,确保春季农资质量,已然成为农业领域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从现实情况看,农资市场仍存在不少隐患。每年春耕时节,总有不法分子为牟取私利,制售假劣农资。种子方面,有的发芽率不达标,或是品种与宣传不符,导致农民播种后出苗不齐、生长不良;化肥领域,存在有效成分含量不足、以次充好的现象,不仅无法为农作物提供充足养分,还可能破坏土壤结构;农药市场也乱象丛生,一些假冒伪劣农药药效不佳,甚至含有隐性成分,不仅无法有效防治病虫害,还可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这些假劣农资流入市场,给农民带来了巨大损失。经济上,农民花费了大量资金购买农资,却因质量问题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一年的收入大打折扣。精神上,辛勤劳作换来的却是失望,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更为严重的是,假劣农资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进而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从源头上杜绝假劣农资,监管部门需多管齐下。在生产环节,要严格把控农资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确保企业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生产。对新设立的农资生产企业,要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对现有企业定期开展巡查和抽检,一旦发现违规生产行为,立即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
在流通环节,强化对农资批发市场、销售门店的监督检查。增加检查频次,扩大检查范围,不仅要检查产品质量,还要查看经营资质、进货渠道、销售记录等,确保农资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对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游商游贩兜售假劣农资的行为。
此外,还应加强对电商平台农资销售的监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在网上购买农资,但电商平台上的农资质量参差不齐。监管部门要督促电商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入驻商家的审核和管理,建立健全农资质量追溯体系,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举报。
除了监管,提高农民的辨别能力、增强其维权意识也至关重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下乡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农民普及农资选购知识,如如何查看产品包装、标签标识,如何辨别种子、化肥、农药的真伪等。同时,畅通农民的维权渠道,完善投诉举报机制,让农民在购买到假劣农资时能够及时维护合法权益。
农资质量关乎农业发展的根基,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只有各方齐心协力,强化监管,加强宣传,才能让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药,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让广袤田野绽放出希望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卓 木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2025-04-10 13:49:00
2025-04-09 19:56:00
2025-04-08 18:29:00
2025-04-03 14: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