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说】美智库专家驳斥美方拥有所谓关税“升级优势”:实为虚幻,贸易战无赢家
2025-04-14 20:50: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9:02:00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刘秋娥 陈巧玲)前不久,湖北省荆州市第二轮延包30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首发活动在荆州区马山镇双垱村举行,18户村民现场领到了首批第二轮延包不动产权证书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备案合同,“土地再延包三十年,就像吃了‘定心丸’,以后种地更有底气了!”发证现场,村民手持变更后的证书和合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包工作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作为全省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试点村之一,双垱村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老账本”打底:直面历史不回避
双垱村的土地延包试点工作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像其他村一样,面临着诸多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村支书汤庚回忆起当初的情景时说道:“我们村的土地承包关系复杂多样,问题重重。有的地块边界模糊不清,难以界定;有的承包合同早已丢失,无从查证;还有的农户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纠纷,这些都给延包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然而,面对这些如同“老账本”般堆积如山的难题,双垱村并没有选择退缩或回避,而是勇敢地迎难而上,通过细致入微、扎实有效的工作,逐一攻克难关。
村民张某和朱某就曾私下达成协议,将8.13亩村集体用地进行买卖,交易金额高达7.5万元,而村里对此却毫不知情。
在延包核查的关键时期,朱某要求张某按合同面积确权,两人吵得不可开交,矛盾一触即发。面对这一棘手问题,村里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进行协商。经过深入讨论和反复沟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将张某某的相关确权面积归还给朱某某,并且把原本属于村集体的面积重新归还给村集体。
通过本次延包核实以及村民代表会议的有效运作,这些长期积累的矛盾纠纷得到了妥善处理,为后续的土地管理和农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和谐与稳定。
为了彻底厘清土地承包关系,村委会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他们挨家挨户走访村民,详细核实每家每户的土地承包情况;查阅大量历史档案,寻找线索和依据;甚至请来老一辈村民,共同回忆当年土地分配的细节和情况。
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村里终于清晰地梳理出了每一块土地的承包关系,为延包工作筑牢了坚实的基础,让历史的遗留问题不再成为阻碍发展的绊脚石。
本次试点工作中,还特别注重保障特殊群体的权益。村里依法依规解决了2户无田户的问题,为其进行了确权,分配了10.2亩土地。这一举措不仅为这些特殊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生产资料,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让他们能够通过土地生产实现自给自足或增加收入,更在农村社会中营造了公平公正的氛围,增强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对村庄发展的认同感,让每一个村民都能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我们不仅要尊重历史,更要依法依规办事。”村支书汤庚深有感触地说,“只有把‘老账本’理清楚,才能确保延包工作的公平公正,让每一个村民都能心服口服。”
“大伙一起”管土地:村民自治破僵局
在延包过程中,双垱村充分发挥了村民自治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村民真正成为土地管理的主人翁。
村里多次召开“土地延包议事会”,汤庚带领议事会成员,采用湾组夜话的方式,深入每家每户,逐户确认地块,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存在争议的地块,村里采取了“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定夺 + 老党员佐证 + 公开公示”的模式来化解矛盾。
村民们也积极参与其中,纷纷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案,为延包工作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大家都非常关心。” 村民王大爷感慨地说,“村里的事情大家一起商量着办,才能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
“我常年在外务工,家里的事情多亏村里上心,一步一步教我使用网签的形式,完成了在线合同的签订。”返乡办事的王大妈也深有体会地说。
传统的合同签订方式,需要村民亲自到场签字,对于外出务工人员来说极为不便,且手续烦琐,效率较低。
而网签模式的推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村民无论身处何地,只需通过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设备,即可轻松在线完成合同的签订。
同时,网签系统还具备信息存储、查询、统计等多种功能,方便对延包工作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
在村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双垱村制定了详细且科学合理的延包方案。方案不仅明确了土地承包的具体办法,还涵盖了土地流转、纠纷调解等诸多重要事项。
不少村民对这一方案表示高度满意,认为它既切实保障了他们的权益,又为村里的长远发展留出了充足的空间,让村民们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希望。
“小块并大块”:土地“活了”,产业来了
随着延包工作的稳步推进,双垱村的土地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试点工作中,双垱村紧密结合小田并大田的策略,大力推进土地整合工作。
经过一番努力,成功将原本1831块零碎分散的地块,整合成如今更为规整集中的335块。目前,已有53户村民实现了“一户一型田”的理想模式。土地的连片化为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以前土地分散,种地成本高,效益低。”村民李大姐说,“现在土地连片了,我们可以搞规模化种植,效益明显提高了,大家都很开心。”
土地的整合不仅提高了种植效益,还吸引了外来资本的投入。果之韵、邦富农合作社、绿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3家市场主体都看中了双垱村的土地资源,决定在这里投资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产业园将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发展高效农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这些市场主体的引入,我们不仅可以拿到土地租金,还可以在这里打工,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李大姐高兴地说。
据了解,合作社为村民解决了150余人的务工问题,人均每年增收 11,000 元左右,此外,村里还充分利用社会化服务的优势,为老百姓每亩节约生产成本140元。通过平整项目整改,节能灌溉基本覆盖了2120亩土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老账本”接上“新活法”,双垱村的土地延包试点不仅成功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村民自治、土地整合和产业引进等一系列举措,村里的土地“活”了起来,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这一试点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乡村振兴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在未来,荆州区将继续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新路径,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让农村的土地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2025-04-14 20:50:00
2025-04-14 16:14:00
2025-04-12 20:06:00
2025-04-12 17:06:00
2025-04-12 12:07:00
2025-04-11 21:23:00
2025-04-11 16: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