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赋新能 艾草变成“致富草”
2025-08-18 16:48: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8 16:48:00
鲁网8月18日讯 (记者 吴艳萍 李文静)如何让非遗技艺从“指尖传承”变成“富民引擎”?8月8日,临沂市四雁孵化“百千万”工程系列第四场见面会在蒙阴县召开,共同探讨蒙阴在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路径。
作为市级优秀鸿雁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艾草炮制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山东康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永军,以非遗技艺为根,以科技创新为翼,深耕艾草行业20载,用一株株艾草串起全产业链,带动万千农户踏上增收致富路,让传统中医药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机。
“一株艾草能致富,一片基地能兴村。”这是刘永军深耕艾草产业的坚定信念。为筑牢产业发展根基,他在水营、刘官庄、刘家召子等村建立起总面积达3000亩的标准化艾草种植基地,严格规范蒙山天然中药材的采收流程,从源头保证艾草的源产地品质。
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机制,刘永军直接带动周边1万余户农民参与到艾草的种植、采收和初加工环节中,让农户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曾经闲置的土地种上了艾草,村民们不用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收入,艾草真正成为了带动农户增收的“致富草”。
作为非遗艾草炮制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刘永军深知技艺传承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他依托公司设立非遗传习工坊,将其打造为“四雁孵化”的重要阵地,邀请非遗传承人驻场教学,把复杂精深的艾草炮制技艺拆解为标准化操作步骤,手把手向农户和从业者传授技艺精髓。
截至目前,传习工坊已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成功培育出300余名掌握核心技术的“鸿雁人才”。通过“师带徒”的传承模式,古老的非遗技艺在乡土间扎根生长,不仅成为产业升级的技术支撑,更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凭借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增收,让非遗技艺从“指尖传承”变成“富民引擎”。
在坚守技艺传承与种植品质的基础上,刘永军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推动艾草产业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延伸。他将非遗技艺深度融入现代健康产品开发,成功研发出艾条、艾绒、艾草精油等系列艾制品,让传统艾草焕发新价值。
同时,他拓展农文旅融合新路径,在百泉峪、蒙山、凤凰崮等景点设立艾草产品展台、非遗技艺传习所等10余处,推出艾草文化体验、种植观光等特色项目,串联起周边多个村居形成特色旅游线路。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艾草的亩均效益,更让非遗文化通过产品与体验“活”起来,让艾草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文化+产业+旅游”的宽路子。
责任编辑:王军
来源::48 鲁网
2025-08-18 16:48:00
2025-08-15 08:35:00
2025-08-13 15:44:00
2025-08-11 12:45:00
2025-08-10 03:41:00
2025-08-09 17:12:00
2025-07-28 10:40:00
2025-07-26 1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