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格桑顿珠:在雪域高原扎根生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0:32:00    

留在上海,去北京发展,还是回藏区?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任医师格桑顿珠面临过几次这样的选择,每一次他都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雪域高原。因为,让更多藏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得好病是他最大的愿望。





健康报:扎根藏区多年,您对这片土地应该有很深的感情。是什么触动了您,让您一直留在藏区?您又为何选择在神经外科领域持续深造?


格桑顿珠:1998年,我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本科毕业,当时可以留在上海。但是我的母亲一直教育我必须回到家乡,为家乡人民服务。因此,毕业后我没有多想,主动选择回到藏区。


受地理环境、气候、生活习惯等多重因素影响,脑血管疾病在高原地区相对高发,而彼时西藏的神经外科刚起步。求学和实习经历让我见证了我国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也让我不禁想:一定要把先进技术带回西藏,为西藏神经外科发展作贡献。在临床工作中,我遇到了许多疑难杂症,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还不够。后来,我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神经外科学家赵继宗。


回藏后,我发现西藏感染性脑积水、脊柱结核、血栓性脉管炎等患者较多,而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比较棘手。依据所学,我将创新技术用于治疗重型脑积水、预防脊柱结核术后反复、治疗血栓性脉管炎等,疗效明显,大大降低了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结核寒性脓肿及血栓性脉管炎导致截肢的风险。


回过头看,我是想用微薄力量助力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许我个人能为整个藏区带来的改变是有限的,但至少能给我们医院带来切实的变化。在我看来,留在这里不仅要向下扎根,让更多藏区百姓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还要向上生长,不断攀登神经外科技术高峰。


健康报:如您所说,您的从医经历与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否谈一谈您与医院、与科室的故事?


格桑顿珠:我本科一毕业,就来到了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至今已有27年。医院一直鼓励我、支持我继续深造,帮助我成长。我对医院的感情很深。如今成为院长,在做好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同时,我也付出更多精力推动医院发展。


这些年,医院发生质的变化,在业务能力、服务质量、管理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我刚来医院时,内外科分为大内科、大外科两大病区,专科没有独立出来。2014年,神经外科有了独立病区,我也成为神经外科主任。刚分科时,科室只有4个人,的确很辛苦。渐渐地,神经外科的力量越来越壮大。


为了促进医院神经外科跨越式发展,我牵头在医院建立了北京天坛医院西藏临床技术援助基地、赵继宗院士西藏神经外科技术指导中心等。得益于此,西藏的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得优质神经外科诊治服务。


2014年,赵继宗院士团队和我院医生一起完成了我院第一例高难度脑膜瘤切除手术。当时,患者脑膜瘤已经侵入颅内、压迫视神经,手术难度很大。在赵继宗院士带领下,手术做得很顺利,患者恢复得很好。还有很多类似案例,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这些年,我院医生不断学习、成长,为藏区百姓筑起健康屏障。


未来,我们不仅要不断提高医院综合能力、推动学科建设,还要打造更多符合西藏百姓疾病谱的特色专科,让更多疾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诊治。


健康报:从医多年,您的初心是什么?得知获得“白求恩奖章”,您的心情如何?


格桑顿珠:当个好医生就是我的初心。所谓“好医生”,一要有仁心,二要技术好。我坚信,从医之人就是要耕耘一片土地,不断提高能力;深挖一口井,不断精进技能。只有心怀善念、手有绝技,才能不断为老百姓和社会服务。


在西藏,不少老百姓从偏远山区到拉萨看病。我尽可能每天出诊,让患者及时看上病,为他们减轻食宿等就医负担。平时一有机会,我就发挥藏语优势和专业特长,深入基层巡诊看病、传播健康知识。


西藏的老百姓都很淳朴。有时候,我要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有的患者家属甚至会含着眼泪送我。就是这样的瞬间,让我感受到患者及其家属对我的信任,也让我意识到要培养更多人才,给西藏老百姓提供更多健康保障。


得知获得“白求恩奖章”,我又惊又喜。惊讶在于,我没想到会得到这份荣誉,认为自己还有许多要努力和进步的地方。喜悦在于,这份荣誉是对我和团队的最好肯定。回首从医路,我十分庆幸自己选择了神经外科,选择回到西藏。未来,我有信心和干劲把工作做得更好,服务好西藏百姓。


图片

:健康报记者 段梦兰

编辑:管仲瑶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图片


相关文章

华理团队,找到促进“断骨再生”的秘诀

骨头断了,还能再长出来吗?可以。但骨本身的“自愈力”相当有限,断口超过1毫米就无法自己长好。如何找到一种让骨头加速生长的“催化剂”呢?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是目前已知成骨能力最强的生长因子,将其负载于骨修复材料上,能有效促进断骨再生。华东理工大学刘昌胜院士团队经过20余年产学研协同攻关,找到

2025-05-20 11:06:00

格桑顿珠:在雪域高原扎根生长

留在上海,去北京发展,还是回藏区?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任医师格桑顿珠面临过几次这样的选择,每一次他都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雪域高原。因为,让更多藏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得好病是他最大的愿望。健康报:扎根藏区多年,您对这片土地应该有很深的感情。是什么触动了您,让您一直留在藏区?您又为何

2025-05-20 10:32:00

走进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记录护士们的日常——以专业与热忱诠释护理使命

编者按5月12日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是“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在大众固有的认知里,护士常被定义为医疗体系中的“辅助者”,身影穿梭于病房,重复着“打针发药”的基础工作。但在现代医学高速发展的当下,他们早已突破传统角色的边界。如今,护士不仅将基础护理做到极致,更以专科护士

2025-05-12 10:25:00

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腹腔镜下造口还纳术,为老人解 “袋” 之忧

【来源:红网】红网时刻新闻5月6日讯(通讯员 鄢婷 肖会玲)近日,76 岁的刘奶奶在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接受腹腔镜下结肠造口还纳术,告别了长达 1 年的 “便袋人生”。一年前,刘奶奶被查出患有乙状结肠癌,在当地医院接受了开腹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以及降结肠造口术。自此,她便开始了依靠造口袋生活的日子。然

2025-05-09 20:37:00

全国劳动模范何涛:十七年,在高原“修”飞机

图为何涛在检查飞机部件。(资料图片)在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每天都有数十架飞机迎着高原的风起降。机坪上,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机翼与机身之间,他就是今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西藏航空维修部拉萨维修分部副经理何涛。“因为我的家乡挨着机场,从小就看着飞机起起落落。后来知道有飞机维修这个行业,觉得能亲手保障每一

2025-05-09 12:03:00

川报早读丨一年四季,这群人都在“追”大熊猫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管理总站,有一支由藏羌彝汉等多民族组成的巡护队,他们穿越原始森林、攀越悬崖、跨过激流……一年四季都在拍摄野生大熊猫、雪豹、川金丝猴、羚牛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关注今日五版,看这群生态守护者是如何“追”大熊猫的。6月1日起,四川将电子耳蜗植入术和人工耳蜗正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

2025-05-07 06:12:00

护士论文出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院方回应:记过、降级

近日,一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论文在网上被广泛议论。该论文中称“选取了子宫肌瘤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有网友质疑:“男性会患子宫肌瘤吗?”消息在网络上引发广泛争议。涉事论文原文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2025-05-05 21:13:00

医院能为单身女性提供试管婴儿服务?官方回应

【来源:新民晚报】据报道,南京一医院明确称可为单身女性试管助孕,25岁的精子供给方学历、身高、长相任选,还能亲自跟“精哥”见面留样,合同约定婴儿性别,医院称一个月能接三四十单。记者采访了南京市秦淮区卫健委。秦淮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5月4日晚,秦淮区卫健委发现“南京南泰中西医结合医院”涉嫌违规提供

2025-05-05 17: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