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传统优势制造业优化升级!青岛发布21项举措
2025-04-07 16:03: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09:45:00
大小新闻客户端4月5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宋晓娜)4月2日,“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文明新风”烟台市2025年清明节文化传承暨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在烟台山举行。活动现场的文化集市热闹非凡,各式各样精美的风筝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成为全场焦点。
“胶东风俗里,清明节意义非凡。大家会去踏青、扫墓,还会荡秋千、放风筝。一整个冬天都闷在家里,到了清明节,就都盼着到外面去,亲近大自然,放放风筝。”原山东省风筝协会理事、原烟台市风筝协会会长张洪昇介绍说。
今年76岁的张洪昇,精神矍铄,对风筝满怀热忱。自1981年起,他便投身于中国传统风筝的研究。60岁退休后,更是一门心思扎进这片风筝的天地,将传承风筝文化视为己任。
风筝起源于春秋时期,最初用于军事,而后逐渐演变为民间的娱乐活动。“风筝大致可分为硬翅风筝、软翅风筝、板子风筝、串式风筝等,每一类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放飞技巧。”
说到风筝的制作过程,张洪昇来了精神:“传统风筝讲究扎、绘、糊、放,简称‘四艺’。”他详细解释道,“扎”是用竹条等材料扎出风筝的骨架,这骨架的结构关乎风筝能否顺利放飞;“绘”是在风筝表面绘制精美的图案,或明艳动人,或古朴典雅,承载着创作者的审美与祝福;“糊”则是将裁剪好的纸张或布料糊在骨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造型;最后是“放”,掌握好风向、力度,才能让风筝在天空中翱翔。
在张洪昇看来,传统风筝制作技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很多传统手工艺渐渐被遗忘,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清明时节,当胶东的天空再次被五彩斑斓的风筝点缀,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责任编辑:信召红
2025-04-07 16:03:00
2025-04-06 18:28:00
2025-04-06 09:45:00
2025-04-05 21:34:00
2025-04-05 06:31:00
2025-04-04 22:40:00
2025-04-04 16:33:00
2025-04-04 1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