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只有30天,打破近10年长伏惯例!入伏出伏时间→
2025-07-07 13:26: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7 10:29:00
随着小暑节气的到来,暑热渐盛,湿气上腾。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计毅介绍,小暑养生,把握“静心、轻动、清补、顺时”8字诀,可为秋冬健康奠定坚实基础,安然度过夏季。
小暑炎热,易引动心火亢盛,致心烦急躁、夜寐不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养心尤为重要。
宁神静志:晨昏凉爽时,择树荫或临水处静坐,目视苍翠,耳听清音,有助安神定志。
吐纳导引:习练“哈字诀”(闭目静坐,吸气默念“哈”,呼气轻出声),或聆听清雅音乐,可疏导气机,清降心火。
戒躁戒怒:保持心境平和,顺应自然,乃“心静自然凉”之真谛。
暑热耗气,运动宜适度轻缓,以护养阳气,避免津液过耗。
时段:清晨(6时-7时)或傍晚(17时-19时),避烈日高温。
方式:水中活动:如游泳、水中行走,借助水力散热、减轻负担。传统导引:太极拳、八段锦,动作舒缓,调和气血。散步:每日6000步左右,以微汗为度。
运动后三忌:1.忌骤遇寒凉:勿冷水冲淋,免腠理骤闭,暑热郁内。2.忌暴饮淡水:宜小口慢饮常温淡盐水,防电解质失衡。3.忌风寒直袭:运动后避空调冷风直吹,尤护大椎穴(颈后)、神阙穴(腹)、膝部。
湿热困脾,易致纳呆、腹胀。饮食当清热、祛湿、健脾。
“小暑三宝”:1.莲藕:清热除烦,安神补益。富含铁、钙、植物蛋白。(煮时避铁器)2.黄鳝:补中益气,祛风除湿。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富含优质蛋白、铁质。3.河蚌:清热解毒,滋阴明目。(脾胃虚寒者慎食)
其他时令佳品:瓜类:苦瓜(清热)、冬瓜(利湿)。豆类:绿豆(解暑)、红豆(养心利水)。谷物:新米粥(养胃气)。
饮食三忌:1.忌过食生冷:冰激凌、冰饮易损伤脾阳。2.忌辛辣肥甘:加重脾胃负担,助生湿热。3.忌蜂蜜过量:恐润肠太过致泻。
顺应天时,护阳防暑,调整起居细节。
作息规律:宜早卧(22时-23时)早起(5时30分-6时30分),午间(11时-13时)小憩20分钟养心。
防贪凉:空调温度≥26℃,避免风口直吹,远离湿冷坐处(如露天湿凳)。
环境调节:西晒窗挂遮光帘,阳台置绿萝、吊兰增湿降温。可选草席、藤席(避过凉竹席),佩戴艾叶菖蒲香囊驱蚊防病。
防暑要点:出现头晕、口渴、乏力等中暑先兆,速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酒精擦拭颈侧、腋窝、肘窝散热,小口饮淡盐水。老人、儿童、户外工作者尤其需要警惕。
冬病夏治提示:小暑后渐入三伏,是“冬病夏治”(如慢支、鼻炎、关节炎)良机。可咨询医师进行三伏贴、艾灸(如中脘穴、足三里穴)等。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樊华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2025-07-07 13:26:00
2025-07-07 10:29:00
2025-07-07 08:03:00
2025-05-01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