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民教育观察|上海大学研究团队开展“善终”调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5:06:00    

如果逝者临终前对自己的身后安排与亲人的意愿相悖,该遵从谁的主张?对于临终者,家人要不要将真实的病情告知?高龄老人去世,传统的“喜丧”是否值得提倡?……清明来临之际,上海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程明明团队交出历时两年在上海完成的一项调查报告,主题为“探索中国的‘善终’:一项从家庭成员视角出发的定性研究”。

要不要插管治疗

程明明介绍,她和团队成员在2023年至2024年间,深入沪上大型公墓“蹲点”,在殡葬服务人员的帮助下,在冬至、清明等市民集中扫墓、为逝者落葬时段,找愿意接受调查者访谈。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不仅为访谈提供了一个自然的环境,受访者也更容易沉浸在回忆中,分享他们的真实感受。

“自古以来,善终被视为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一。但在实际情况中,个人对善终自主权的行使往往需要在家庭的框架内协商和考量,家庭和睦以及家庭的集体权威在亲属临终过程中扮演着更为关键的角色。”研究团队以一位68岁的男士在受访时说的话为例:“父亲在医院住了四年,在最后两个月里非常痛苦,而且很生气。他告诉我们:‘延长我的生命就是延长我的痛苦。’他之前就说过他不想插管,但我们不忍心把管子拔掉。家人是不会对自己深爱的亲人做这种事的。”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尽管病中的老人明确表达了自己不想插管的意愿,但家人出于对他的爱和不忍,最终做出了与患者意愿相悖的医疗决策,继续插管治疗。这种行为反映了在中国文化中家庭的情感因素和集体决策,在临终阶段对当事人身体自主权的强大影响。

要不要隐瞒病情

调查团队发现,在患者被诊断出患有无法治愈的疾病后,家庭成员在病情告知问题上的决策往往充满了纠结和无奈。一位56岁的男子谈到父亲病情时表示:“直到老人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蒙在鼓里,也没啥痛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这样做是最好的尽孝。”另一位36岁的女子也讲述了自己父亲的经历:“他会主动去看医院的检查结果,还在网上搜索过‘CA’(癌症)的症状。”程明明说,这种情况表明,在网络时代,患者获取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以前那种隐瞒病情的做法难免会遭遇挑战。同时,成年子女隐瞒真相的动机,大多源于孝道,但这种隐瞒可能会形成障碍,使患者本人无法参与到临终治疗决策中,从而丧失对自己生命的掌控权。

要不要提倡喜丧

“很多受访者认为,善终的最终意义与临终者的年龄相关,就像‘喜丧’这个概念所表现的那样,亲人共同为那些长寿且生活充实的老人去世而‘庆祝’。”程明明说。“喜丧”是一种值得肯定的中国民间传统习俗,逝者已逝,活着的人就应当更坚定、更乐观地面对今后的生活之路。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近年全国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由渐进性的慢性疾病所致。随着我国人口迅速老龄化,社会和众多家庭都面临临终照护的压力。“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改善了实现善终的必要条件。家庭的经济状况会影响患者的生活环境、照料质量以及可获得的社区服务水平。但中国目前以家庭为基础的照料体系仍不完善,绝症患者能获得的必要的社区服务还不充分,这些都会给承担照料责任的家庭带来巨大挑战。”程明明说,通过调查,团队提出了一个在中国适用的、具有文化内涵且以家庭为中心的善终框架,其理念是临终者不仅被家庭这个微观系统所环绕,由家庭为其提供身体和情感上的照料、陪伴、病情告知、治疗决策、葬礼安排以及遗愿的实现,而且还要确保临终者能得到由家庭、医疗保健和社区资源所构成,协调良好的整合性社会支持。

相关文章

喜讯!寿光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寿光融媒讯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彰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寿光市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此外,寿光市还有2个村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1个单位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1个家庭入选第三届全国文明家

2025-05-23 17:07:00

90岁老人在景区晕倒!锡盟民警紧急救援!

近日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收到包头市一位市民送来的锦旗对民警在危急时刻紧急救助家中90岁高龄老人表示感谢5月3日11时17分二连浩特国门景区游人如织一阵急促的呼救声突然传来“快来人啊!老人晕倒了!”只见一位白发老人瘫坐在长椅上面色苍白,身体不住地颤抖家属在一旁焦急地扶着老人求助“所有人后退!不要移动老

2025-05-23 09:27:00

打造特殊儿童阅读生态圈

来源:【中国教育报】编者按今年5月18日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本版特刊发《打造特殊儿童阅读生态圈》一文,探讨特殊儿童阅读教育的诉求与多方协同的实施路径。阅读不仅是特殊儿童认知世界、融入社会的桥梁,更是实现教育公平与生命完整性的重要载体。愿每一份努力,都能为特殊儿童点亮一盏阅读的灯,照亮他们与社会对话

2025-05-21 13:16:00

华理团队,找到促进“断骨再生”的秘诀

骨头断了,还能再长出来吗?可以。但骨本身的“自愈力”相当有限,断口超过1毫米就无法自己长好。如何找到一种让骨头加速生长的“催化剂”呢?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是目前已知成骨能力最强的生长因子,将其负载于骨修复材料上,能有效促进断骨再生。华东理工大学刘昌胜院士团队经过20余年产学研协同攻关,找到

2025-05-20 11:06:00

格桑顿珠:在雪域高原扎根生长

留在上海,去北京发展,还是回藏区?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任医师格桑顿珠面临过几次这样的选择,每一次他都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雪域高原。因为,让更多藏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得好病是他最大的愿望。健康报:扎根藏区多年,您对这片土地应该有很深的感情。是什么触动了您,让您一直留在藏区?您又为何

2025-05-20 10:32:00

烟台市以新场地、新模式、爱心捐赠等方式汇聚更多助残能量

烟台市以新场地、新模式、爱心捐赠等方式汇聚更多助残能量——共绘助残新图景水母网讯 5月18日是第35次全国助残日,本次助残日主题为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烟台市积极响应,新增一处如康家园、探索“1+1+N”志愿助残模式、开展爱心捐赠活动,用心用爱汇聚更多助残能量,共绘助残新图景。新增一

2025-05-18 09:51:00

走进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记录护士们的日常——以专业与热忱诠释护理使命

编者按5月12日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是“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在大众固有的认知里,护士常被定义为医疗体系中的“辅助者”,身影穿梭于病房,重复着“打针发药”的基础工作。但在现代医学高速发展的当下,他们早已突破传统角色的边界。如今,护士不仅将基础护理做到极致,更以专科护士

2025-05-12 10:25:00

青春创未来|南华大学团队研发“杀菌先锋”,让脚气不再成为难言之隐

近日,南华大学研究生团队项目“杀菌先锋——让脚气不再成为难言之隐”获得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20万元投资。该项目聚焦浅部真菌感染治疗领域,凭借天然产物衍生物创新技术,研发出高效抗真菌乳膏“杀菌先锋”,为解决临床耐药难题提供新方案。据介绍,南华大学药学院王震教授团队从传统中药吴茱萸中提取活性成分,经

2025-05-11 1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