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学习进行时丨传之后世、泽被后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6 09:32:00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十分重视。这背后是一种传之后世、泽被后世的深厚情怀。新华社《学习进行时》推出文章,一起学习感悟。

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国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大国,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十分重视。

2024年,“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对于遗产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展现出传之后世、泽被后世的深厚情怀。

“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敦煌莫高窟,实地考察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等情况。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开展调研。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敦煌莫高窟,还在敦煌研究院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了事关敦煌文化保护研究的许多重要问题。有一个细节,散会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门口停住脚步,特意叮嘱大家:“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是第一位的,旅游是第二位的,不能光盯着门票而追求经济效益,不能过于商业化。”

这是2024年1月22日拍摄的甘肃敦煌莫高窟。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2025年,丽江古城、龙门石窟;2023年,大运河;2022年,殷墟、平遥古城;2021年,承德避暑山庄、武夷山;2020年,云冈石窟;2019年,嘉峪关长城……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过程中,始终强调坚持保护第一。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这个村的乡亲们自发守护长城、传承长城文化,并依托长城资源走上了致富路。大家写信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这些情况。总书记回信勉励他们,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

“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

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就亲力推动编纂《宋画全集》,后来这个项目扩展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将穿越千年的丹青名作、散落全球的国宝画卷汇聚一堂。

盛世修文,泽被后世。这份情怀,历久弥深。

2023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版本馆考察时,在兰台洞库了解馆藏精品版本保存情况。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建设国家版本馆。在版本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版本馆的初心就是收藏,就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述录先人的开拓,启迪来者的奋斗”

位于北京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2021年6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部署建设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在建设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会议,听取情况汇报,强调要把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建成一个神圣殿堂。

2021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2022年,《复兴文库》即将出版发行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了1000余字的序言,强调“述录先人的开拓,启迪来者的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第一条就是突出的连续性。“我们文化不断流,再传承,留下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将来传下去,还要传五千年,还不止五千年”“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

策划:储学军

统筹:车玉明 李志晖

执行:万方 翁伟庆 邓植尹

主笔:王子晖 胡玥聪

新华网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相关文章

陈巴尔虎文旅广局以舞动北疆大赛契机 推动文旅融合与北疆文化建设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文化思想,紧扣“歌游内蒙古”品牌建设要求,陈巴尔虎旗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动作为,深度参与并助力“舞动北疆”全区第七届广场舞大赛成功举办,以文化活动为纽带,串联赛事、非遗与旅游,为北疆文化传播及当地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一、聚力赛事保障

2025-09-05 09:45:00

第一观察|势不可挡的伟大复兴,必将胜利的崇高事业

来源:新华社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时代的最强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10年前同样场合,“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振聋发聩。胜利纪念日的宣示,充盈贯穿时空的浩然正气,揭

2025-09-05 06:43:00

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在潍坊峡山开幕

鲁网8月26日讯(记者 王玉龙)8月25日上午,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在潍坊市峡山区开幕。研讨会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大成郑玄文化中心主办,是全国经学研究领域的一场盛会,更是潍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潍坊历史文化源远流长,8

2025-08-26 14:04:00

人民城市的“有机生长”⑤丨文明之城 文化为魂勾勒山城新图景

“他真的好勇敢,我也要向他学习!”暑假,在重庆渣滓洞景区,一对年轻父母牵着孩子驻足在“小萝卜头”宋振中的塑像前,听完“小萝卜头”的故事,孩子眼中满是对先辈的敬佩。文明,是城市流淌的血脉,是岁月沉淀的时代内涵。这样的场景,正是重庆以历史滋养文明、让精神代代相传的生动证明。渣滓洞景区。资料图市委六届七次

2025-08-24 09:53:00

36位亚洲头部旅行商代表齐聚泉州,开启深度探寻之旅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柳小玲8月14日至16日,来自日本、韩国等六国的36位亚洲头部旅行商代表,齐聚泉州,参与心见中国·共绘新程“你好!中国”亚洲旅行商中国行泉州站活动。据悉,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主办,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十三城相关文化和旅游部门与携程集团联合承办,旨在通过“4条实

2025-08-15 06:06:00

让更多非遗人才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讲述者

【聚才论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活态”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截至目前,我国已有44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非遗人才作为掌握并持续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知识或表达形式的个体,为助力文化遗产焕发光彩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年,各地

2025-08-10 03:41:00

潮声|厦门中山路:万国商埠的黄金记忆

《福建日报》2025年8月8日第07版7月18日,“暑期随心GO游厦门行”2025服务消费季暨中山路入境游友好型街区活动启动。厦门中山路这条百年街区摇身一变,成为沉浸式消费舞台,政策红利、商旅服务、金融活水在这里深度融合。活动现场,“中山路多语种志愿服务队”成立,这支队伍以闽南语为根、多国语言为翼,

2025-08-08 12:05:00

吕梁市文化和旅游推介会在蓉启幕

封面新闻记者 闵强7 月 25 日,吕梁市文化和旅游推介会在蓉启幕。本次活动旨在提升“汾酒故乡 英雄吕梁”品牌在四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活动现场,文旅星推官们从历史名人故里到黄河风光,从非遗体验到生态康养,介绍了吕梁文旅的独特优势。据了解,吕梁拥有 5900 余处文物古迹,14 处国家 4A 级旅游景

2025-07-28 0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