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破解“住院陪护难”痛点,广东“免陪照护服务”指导价格全面落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6:41:00    

4月1日起,广东最新公布的“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及最高限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广东在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受累”难题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兵分几路采访了医疗机构、护士行业协会、职业院校等,了解到通过专业化分工、体系化人才培养等举措,广东正全力推动医疗护理服务生态链的重构,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全新的就医体验。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免陪照护服务病区,护理员正在将患者从病床搬到轮椅上。 图/朱嘉乐

医院先行,试点经验成效显著

近年来,住院患者陪护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为缓解这一民生痛点,国家医保局去年出台护理类立项指南(试行)和优化调整护理价格政策通知,统一指导各省规范护理价格项目,同时新设“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护理服务需求。

今年2月,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公布了“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及最高限价,明确了“一对三”“一对二”“一对一”等服务模式的收费标准,分别为140元/日、180元/日和280元/日,引导医疗机构提供专业性、技术性护理服务。

“免陪照护服务”的核心在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明确护士和护理员的职责分工,护士能够更加专注于临床护理工作,而护理员则承担起患者的生活照护任务,从而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2022年3月,深圳龙岗中心医院开始实施免陪照护服务,目前该服务已覆盖13个病区500余张床位。 图/受访者提供

在广东,一些医院已在免陪照护服务上先行探索多年,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即是其中之一。据了解,该院自2022年3月实施免陪照护服务以来,此项服务已覆盖13个病区500余张床位。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陶艳玲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通过实施免陪照护服务,护士从患者生活照护中解放出来,能够更专注地进行伤口处理、疼痛管理等专业护理工作,而护理员在护士指导下为患者提供翻身、清洁等基础服务。得益于明确分工,护理工作效率提升30%。比如,肛肠科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曾高达18.7%,需插尿管,感染风险增加。而实施免陪照护服务后,护士通过中医技术干预,尿潴留病例几近消失。同时,为保证一对多的服务质量,该院实施小组制照护。陶艳玲解释,就是一组相对固定的护理员进驻科室,护士与护理员联动,共同分管患者,落实责任制整体照护。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在今年3月启动了无陪护病房试点,主要面向颅脑损伤、脊髓损伤、骨折等患者自理能力弱、对陪护服务需求较大的病区,按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工作思路,有序推进试点工作,逐步达到全院80%的病区实施免陪照护服务。记者了解到,颅脑损伤免陪照护服务病区作为该院试点病区之一,病房患者属于高依赖人群,24张病床中有16张免陪护床位,病区有8名护理员提供服务。患者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享受专业照护团队的服务,就医体验明显提升。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护理部主任谢粟梅表示,无陪护病房的实施不仅减轻了患者家庭负担,还改善了病区环境与秩序,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通过配备专业培训的医疗护理员,医院在日常照料中融入康复元素,帮助患者逐步实现自理。“医护工作不再常被打断,能更专注于医疗本身;护理员的工作则更规范,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也增强了。”谢粟梅说。

胡姐今年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实现了从护工到护理员的转型。她表示:“和当护工相比,在无陪护病房工作,我感觉自己的责任更重大。医院会定期对我们进行培训、考核,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技术和经验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免陪照护服务病区 图/朱嘉乐

人才培养,构建专业照护团队

从传统护工到护理员的转变不仅是服务模式的更新,更是对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护理员对学历和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不是所有的护工阿姨、护工大叔都能胜任的。从我们初步估算看,有一半以上的护工经过统一培训、考核后是可以转为护理员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护理部主任覃惠英介绍,该院正在部署,即将在胸科、胃肠外科等术后一级护理患者相对较多的病区试点免陪照护服务。

记者了解到,为支撑免陪照护服务的全面推广,广东省护士协会于近日宣布全面启动“免陪照护标准病房(医院)”建设,并同步启动“人才工程”,计划两年内培养100名照护设计师、500名护士导师、1000名持证健康照护师及护理员。

值得关注的是,护理员队伍将有更多新鲜血液加入。“广东省护士协会联合全省各职业技术学院,将在3年内培养3万名健康照护学专业毕业生,为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输送专业健康照护师、医疗护理员、助理护士。”广东省护士协会荣誉会长陈伟菊说。

对于这些“00后”护理员的加入,医疗机构是非常欢迎的。不过,覃惠英提醒,要想留得住人才,需要为护理员设立完备的职业规划,让他们能够像医生、护士一样,有相应的职称提升以及晋升路径。据悉,针对医疗护理员,广东有望今年出台全省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进一步规范护理员队伍,提升服务质量。

深圳龙岗中心医院为医疗护理员做培训 图/受访者提供

为患者减负,呼吁探索多方共付机制

尽管广东已明确免陪照护服务的收费标准,但当前费用仍以患者自费为主。此前,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现阶段“免陪照护服务”暂不纳入医保。

对此,陶艳玲呼吁建立“医保+财政+个人”共付机制,以降低患者负担,并根据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以确保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据了解,福建部分地市已将“无陪护病房”服务费用打包纳入整体护理按床日收费,并纳入医保报销,患者自付30%,其余70%由医保基金支付。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患者从医院‘免陪’到家庭‘免陪’的转变,形成‘全人、全程、全方位’综合照护服务体系和‘预防-医疗-康复-照护’闭环。”谢粟梅表示。

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技术的进步,免陪照护服务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将成为趋势,智能化设备与数据化管理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她预测,未来,免陪照护服务将呈现分层化,高端提供定制服务,基层推行普惠服务;最终将深度整合医疗、康复、护理、养老资源,实现医院、社区、家庭的紧密联动,构建起全生命周期照护体系。

文 | 记者 陈辉 张华 朱嘉乐

编辑:许敏

相关文章

50年,他们接续为马达加斯加提供医疗援助

新华社兰州4月7日电(记者任延昕、张智敏)距离出发还有一个多月,第24批中国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最近正在甘肃省兰州市接受行前培训。56岁的田永萍认真在笔记上写着法语词组:针灸、拔罐、症状减轻……对于即将赴异国他乡生活工作两年的24名队员们来说,这五个月的脱产培训中,语言学习极为重要。第24批中国援马达

2025-04-07 21:00:00

一图读懂!北京推出32条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措施

【来源:北京青年报】为进一步加速本市医药健康产业创新,4月7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卫健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调动多部门从政策层面联合发力,巩固多维度支持创新医药产业发展态势。据了解,去年4月17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支持

2025-04-07 19:08:00

中国第一胖!718.8斤小伙入院抢救,55天减到489斤

33岁蒙古族小伙体重超700斤跨700公里转运北京2024年11月12日,下午4点多,一辆蒙K牌照的小货车开进了中日友好医院。车刚停稳,守候多时的医护立刻上前。车上的患者名叫宇宙,是一名重度肥胖的患者,早在半年前,体重就已经高达680斤,前两日开始无法走路。为了挽救儿子,妈妈雇车从七百多公里外的鄂尔

2025-04-05 08:54:00

广州人注意:下周基本每天都有雨,只是大小问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和前几天的晴朗相比,天气已经开始变脸,大家昨天有没有完成洗晒大业呢还有网友吐槽:广东的天气把广东人当剩菜整啊热了冷一下,冷了热一下预计,广州未来10天雨水越来越活跃,一周后估计有一次比较明显的降水过程。广东地区清明时节雨纷纷据@广州天气 称:下周基本每天有雨,只是大小问题广州市气象台

2025-04-05 07:05:00

遇见“春天”!省非遗馆带你探寻非遗中的“生态密码”

为展现非遗技艺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于4月19日至27日举办“山青水秀——2025年非遗专题系列活动”。活动通过市集、互动体验、设计展等形式,呈现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环保理念的融合,带领公众探寻非遗中的“生态密码”。新秀:非遗技艺下的“无废智慧”塑料瓶、旧布料、花草树

2025-04-04 02:14:00

基层卫生院拍片 三甲医院诊断,起步区让群众家门口享受优质诊断服务

“最近经常觉得腰不舒服,就过来拍个片子让大夫给看看。”4月3日上午10点左右,大桥街道市民张先生从医生武桂生手里接过CT片子和检查报告,他告诉记者,以前也去黄河南三甲医院看过病,但是路途远,挂号排队对老人来说也比较麻烦,这是第一次在大桥街道卫生院做CT,没想到这么方便,而且还是市里三甲医院的医生出具

2025-04-03 21:33:00

瓜子壳 “卡喉” 难忍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妙手解忧

4月2日,李凡(化名)满脸愁容、神色焦急地前来到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李凡痛苦地诉说:“医生,我一边聊天一边嗑瓜子,没留神就把瓜子壳吞进了喉咙。从昨天一直痛到现在,每咽一次口水都疼得钻心,实在扛不住了……”接诊的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医生王晓丽详细询问病情后,为李凡进行了全面检查。经评

2025-04-03 20:10:00

新民教育观察|上海大学研究团队开展“善终”调查

如果逝者临终前对自己的身后安排与亲人的意愿相悖,该遵从谁的主张?对于临终者,家人要不要将真实的病情告知?高龄老人去世,传统的“喜丧”是否值得提倡?……清明来临之际,上海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程明明团队交出历时两年在上海完成的一项调查报告,主题为“探索中国的‘善终’:一项从家庭成员视角出发的定性研究”。要

2025-04-03 15: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