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为什么要修订文物保护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4:47:00    

  2025年3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文物事业进入依法治理新阶段。

  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文物保护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领域的第一部法律,是文物工作的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统领性法律,历经2002年全面修订以及先后5次小幅修正。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高票通过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三十五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这是文物保护法时隔20多年第二次全面修订。

  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高票通过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这是文物保护法时隔20多年第二次全面修订,标志着我国文物事业进入依法治理新阶段。图为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现场。国家文物局供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系统谋划部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文物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在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历史时期,对文物保护法进行全面修订,以最严密法治加强文物保护,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文化根基的实际行动。文物保护法修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精神,着眼全面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明确坚持党对文物工作的全面领导,从法治层面推动落实文物领域改革举措和任务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此次修订贯彻落实宪法要求,坚持中国特色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升新时代文物领域治理能力,推动全党全社会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这是巩固文物事业改革发展成果、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保护状况明显改善,文物合理利用日益拓展,“文博热”持续升温,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显著增强。此次修订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总结提炼实践中成熟有效的经验做法,把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例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规划、“先调查、后建设”、“先考古、后出让”、向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合理确定游客承载量、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等,凝聚文物事业发展共识、巩固改革成果,为推动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法治基础。

  这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文物保护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标建成文化强国目标,文物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2021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审议的国务院关于文物工作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指出: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法人违法、盗窃盗掘、火灾事故时有发生;文物机构队伍依然薄弱,“小马拉大车”现象突出;文物研究存在短板,考古成果作用发挥依然不足;文物科技创新力量薄弱,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改革破题能力依然不足,文物保护管理利用体系有待完善。此次修订坚持问题导向,对解决制约文物事业发展的一系列突出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具有很强的导向性、针对性,有利于各级党委和政府及主管部门有的放矢加强和改进文物工作,保障文物事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更多内容,详见中共国家文物局党组文章《用最严密法治守护中华文明瑰宝》

  (策划:周昭成 许文嫣)

相关文章

青岛故事|“我是你的眼”让失明妻子“看到”真爱

李居鑫(右)和妻子张锡英携手前行。李居鑫加入即墨区蓝天救援队。  “我是你的眼,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带着你。”在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李居鑫对失明的妻子张锡英许下了这样坚定的承诺。12年前,张锡英失去光明,是丈夫李居鑫不离不弃的守护,为她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如今,妻子在黑暗中重新站起;而李居鑫心中

2025-08-15 09:49:00

36位亚洲头部旅行商代表齐聚泉州,开启深度探寻之旅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柳小玲8月14日至16日,来自日本、韩国等六国的36位亚洲头部旅行商代表,齐聚泉州,参与心见中国·共绘新程“你好!中国”亚洲旅行商中国行泉州站活动。据悉,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主办,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十三城相关文化和旅游部门与携程集团联合承办,旨在通过“4条实

2025-08-15 06:06:00

甘肃兰州:新时代文明实践在烟火气中落地生根

在黄河之畔的甘肃兰州,一场以群众需求为圆心的文明实践创新正生动铺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将民生服务、基层治理、文化滋养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紧密串联,让文明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化作养老食堂的热粥、社区书房的书香、邻里议事的笑语,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中落地生根,成为城市温暖生长的鲜活注脚。在城关区张

2025-08-14 15:49:00

让更多非遗人才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讲述者

【聚才论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活态”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截至目前,我国已有44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非遗人才作为掌握并持续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知识或表达形式的个体,为助力文化遗产焕发光彩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年,各地

2025-08-10 03:41:00

潮声|厦门中山路:万国商埠的黄金记忆

《福建日报》2025年8月8日第07版7月18日,“暑期随心GO游厦门行”2025服务消费季暨中山路入境游友好型街区活动启动。厦门中山路这条百年街区摇身一变,成为沉浸式消费舞台,政策红利、商旅服务、金融活水在这里深度融合。活动现场,“中山路多语种志愿服务队”成立,这支队伍以闽南语为根、多国语言为翼,

2025-08-08 12:05:00

吕梁市文化和旅游推介会在蓉启幕

封面新闻记者 闵强7 月 25 日,吕梁市文化和旅游推介会在蓉启幕。本次活动旨在提升“汾酒故乡 英雄吕梁”品牌在四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活动现场,文旅星推官们从历史名人故里到黄河风光,从非遗体验到生态康养,介绍了吕梁文旅的独特优势。据了解,吕梁拥有 5900 余处文物古迹,14 处国家 4A 级旅游景

2025-07-28 09:11:00

刘端端饰演“背包法官”,国话作品诠释新时代“法治中国”

舞台灯光渐亮,葡萄藤影摇曳,石墩子、大槐树与胡同砖墙交织成老北京“鼓楼苑”社区。剧中不见威严的法庭,而是中轴线穿过的“鼓楼苑”社区里的各种家长里短、人情冷暖。7月27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儿》一连三场演出在黄浦文化中心·大上海剧场收官。《鼓楼那些事儿》也是全国首部以“社区巡回法官”为

2025-07-28 00:24:00

中越将举行“携手同行﹣2025”陆军联合训练

7月中下旬,中国与越南将在广西举行“携手同行﹣2025”陆军联合训练。这是中越双方首次开展陆军联训,以“边境地区联合执勤训练”为主题,加强边境执勤经验互学互鉴,进一步深化两军务实合作。来源:国防部发布

2025-07-20 14:45:00